
崔骃
崔骃(?—公元92年),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自幼聪明过人,13岁便精通《诗》、《易》、《春秋》。崔骃博学多才,精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章帝时,他写了《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视。窦太后当政时,曾经在窦宪府内任主簿。窦宪横暴骄恣,他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便让他出任长岑长,他弃而不任,返归家园,后病逝。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解嘲》,作《达旨》来回答他们。文章说道:
有人劝自己说:“《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所以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春天盛开花朵,秋天收获果实,有始有终,于是达到其本质。如今您精通《六经》,胸怀道术,经历世事而游历,高谈有日,俯.身于深渊垂钩,仰面九天而探索,穷究玄妙之幽微,探索潜隐之无源。然而却下不入卿相之庭院,上不登王公之府门,身进而不结伙以赞己,身退而不轻慢庸人。惟独师友道德,符合昔日之真,抱影独立,不与士结交。或许树高无阴,独木不成林,随时事之便宜,道贵随从凡俗。于时明帝运动天德以君临于世,效法先王而建立僚官;立雍泮以招儒,疏远轩冕以尊崇贤人;遵循厚德以鼓励忠孝乏人,颂扬茂化以激励仁义;荐良材而选择利器,向明智寻求镇铆。不乘此时攀台阶,窥伺紫门,占据高轩,观望朱阙,想行千里而一步未走,臣实在对此感到困惑。所以智者乘此时机,就如同逃逸的禽兽奔入深林,蚊虫飞向大泽。为何犹犹豫豫而长久沉留于此呢?”
回答道:“有这样的话吗?你想要勉励我走世俗之路,却不知这会使我失去我的准则。古时阴阳刚刚分开,天地最初制定,皇纲开端,帝纪纔设,传遇数世,三代兴灭。昔日大庭已远,赫胥也难记忆。淳朴散失,人物乖错。高辛以后,他们的志向各个不同。道没有一定的依凭,而是随时张弛。失去仁便是非,得到义便是是。君子通权达变,各自审察所遵循之道。所以士有的遮目而隐于渊侧,有的洗耳而栖于山中;有的耕种自养,有的食用果食而长久饥饿;有的多次聘请而不来,有的多次罢黜而不离去;有的冒着羞辱而求官职,有的望色而被举;有的作为役夫而被王公在梦中起用,有的作为渔父而在大龟上显出先兆。至于那纷乱塞道,凶虐流布,人有水涝之灾,主有荒年水患之忧,条垂藤蔓,上下相求。于是贤人伸手,救世之灾,跋涉入俗世,救济此时之难。昔日尧悲戚而皋陶谋出,高祖叹息而子房计出;灾祸不消除而曹、绛奋争,危难不解除而陈平谋策出。等到他们的计谋被使用,战乱被消除,便佩带金玉,册封记功,在昆吾鼎上铭刻功劳,在景、襄钟上刻记业绩。有事之时,则涉水湿足,挂冠不顾。人落水而不救,是不仁义的。当没有战事之时,则整齐穿戴,循规蹈矩。德行礼让不修行,是不忠的所以危难则拯救世俗,平安则遵守礼仪,举止处以公心,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