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炯明

陈炯明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实则要割据称覇,与孙中山“大一统”的政治纲领不合,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的诗文全集

  1925年,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其所部后避居香港,后将美洲致公党改组为中国致公党;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1933年,陈炯明在贫困中病死于香港,竟然要用其母所备的棺木。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军政长官,结局如此凄惨,这是非常罕见的。)

  少年时期

  陈炯明,惠州府海丰白町乡(现汕尾·海丰)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国军事家。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光绪三十二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以成绩优等毕业。宣统元年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之役中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

  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1911年11月9日广东“和平光复”后不久,任广东副都督,后为代理都督。1912年4月,任广东总绥靖经略,后任广东护军使。1913年6月继任广东都督,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讨袁。后其属下师长苏慎初炮轰都督府,自立为临时都督,陈逃往香港、新加坡。1915年12月,回到东江一带,组织民军起义,翌年在惠州附近成立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袁死,黎元洪出任总统后,陈交出兵权,被授予“定威将军”称号。后到上海,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11月21日朱庆澜任陈为省长亲军司令。12月2日,孙中山任陈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经10个月奋战,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所部,占领闽西南20多个县。这时,陈炯明除整军经武外,又致力“刷新政治”,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提倡“新文化”,以响应“五四运动”后新思潮的传播。

  任职广东

  1920年8月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广东,10月28日攻克广州。孙中山任陈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这里,陈是反对非常大总统选举的。

  陈炯明认为:依总统选举法,总统由两院联席选出,出席议员至少须全部的三分之二,即580人才能举行选举总统会,当前广州的旧国会议员才两百多人,还不够原众议院人数的一半,而且实行记名投票,这岂不是自毁法律吗?和北方毁法,又有什么本质不同?一旦广东成立正式政府,结局只有一个:南北之间将再次陷入战争之中。陈反对孙中山任职,不参加就职典礼。孙任非常大总统后,任陈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并说服陈加入国民党。

陈炯明的诗文

题赠日本邮船船长原文

近代:陈炯明

九月波平印度洋,凭君作楫渡西方。天将启汉资多难,我为椎秦正出亡。

未伏康娱酬素志,那堪吟咏对苍茫。昔人横槊空豪壮,愿与民生一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