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的诗文全集

  世界大战中不能引发革命,殖民地不能获得解放独立。“此次若是德、俄胜利了,人类将更加黑暗至少半个世纪,若胜利属于英、法、美,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我们如果能努力自新,不再包庇贪污,有可能恢复以前半殖民地的地位,倘若胜利属于德、意、日,我们必然沦陷为殖民地”。

  放弃对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的信仰。

  文艺观

  陈独秀的观点:文学之文以情为主,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无用之文学”的措辞,钱玄同提出质疑,此“无用”二字是否与一贯之主张有冲突。其实,此“无用”二字表达了陈氏一种很重要的文章观念。所谓“无用”,即无实用之意,并非无价值。文章区别于文学,正是在实用与不实用上划清界线。应用之文以理为主,应该朴质而有用,清除“阿谀、虚伪、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的恶劣文风。魏晋以后,应用之文骈化倾向日益显著,大有不骈就不能作文的趋势;唐宋古文家企图扭转这种风气,其策略不是促进小说的发展,戏剧的新生,以减轻应用文体肩负的美文职能,反而加速了应用文体文学化的步伐,使其变得更加小巧精致,更加失去了应用的品格。所以,无论是骈文还是古文,都未能将应用文体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陈独秀一针见血地指出:“碑铭墓志,极量称物,读者决不见信,作者必照例为之。寻常启事,首尾恒有种种谀词。居丧者即华居美食,而哀启必欺人曰,苫块昏迷。赠医生以匾额,不曰术迈歧黄,即曰著手成春。”陈独秀深谙此弊,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底分家,得到了《新青年》同仁的一致赞同。经钱玄同、刘半农的进一步论证补充就完全具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了。(摘自《应用写作》杂志1994年第4期第45页《“五四”现代应用文发展简述》)

个人著作

  文选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1984-1993年间,三卷本《陈独秀著作选》相继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者写于1991年12月的“编辑说明”中说:“对于陈独秀诋毁中国共产党,诬蔑工农红军和反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错误言论,本书全文照录,不予删节,以供读者研究和批判”。字里行间,“批判”遗风犹在,且不无防身自保之虑。

陈独秀的诗文

感怀二十首 其十八原文

近代:陈独秀

女娃为精卫,街石堙东海。东海水未堙,女娃心已改。

夸父走虞渊,白日终相待。奈何金石心,坐视生吝悔。

感怀二十首 其十七原文

近代:陈独秀

魂魄昆仑气,洛洛清溪流。琅玕出西极,光采粲九州。

鸾凤一朝去,宫馆颓山邱。崦嵫不可望,望之令人愁。

感怀二十首 其十五原文

近代:陈独秀

猛虎长百兽,梧斗轻重围。群鸟待凤凰,摩天能高飞。

人王御万众,勇武世所稀。鲛韅与弥龙,乌足养其威。

感怀二十首 其八原文

近代:陈独秀

美哉武灵王,梦登黄华颠。女娃挟赵瑟,歌诗流眄妍。

变服习胡射,宗族害其贤。奇计竟不成,美人空弃捐。

感怀二十首 其九原文

近代:陈独秀

昔有梁孝王,风流歌吹台。西行见天子,侍从多贤才。

相如虽未至,得见邹与枚。旷世无伯乐,骐骝为驽骀。

感怀二十首 其六原文

近代:陈独秀

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

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闭户弄朱弦,江湖万余里。

感怀二十首 其三原文

近代:陈独秀

古人重附民,后世重兵车。鲛革与铁釶,兵败于垂沙。

田野有饥色,千金购莫邪。将军不好武,守身无与蛇。

感怀二十首 其十九原文

近代:陈独秀

天路绝泥滓,人世终苦辛。一念脱尘网,双足生青云。

云中发箫管,悦耳何缤纷。回瞰所来地,泣下为人群。

金粉泪五十六首 其四十原文

近代:陈独秀

凛凛威风御史台,三光荫下集群才。狐狸暗笑苍蝇拍,心眼歪时嘴亦歪。

致欧阳竟无诗柬原文

现代:陈独秀

贯休入蜀唯瓶钵,卧病山中生事微。
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