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景宗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天监七年(508年),曹景宗出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年五十二。追赠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壮”。 ►的诗文全集
杨大眼勇冠军中,对桥北岸立城,以通粮运。牧人一过淮北去割草,皆为杨大眼所抓。曹景宗募勇士千余人,于杨大眼营南数里筑垒,并亲自在旁边指挥。杨大眼闻讯来攻,曹景宗率众破之,营垒便很快建成。曹景宗特派部将赵草驻守,因此称之为“赵草城”。此后,梁军随意在此割草放马,杨大眼每次来抢夺,都被赵草击退。萧衍命曹景宗预装高舰,使之与魏军的浮桥同高,以备火攻;并命曹景宗和韦睿分别攻邵阳洲之北、南桥。 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水军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水船载草,灌膏油,趁风纵火,用来焚毁浮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时大水特别湍急,顷刻之间,桥、栅都被冲毁。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溃,杨大眼在西岸烧营而去,元英也在东岸侥幸脱身,城垒相次瓦解,士兵丢弃器甲,争先投水,溺死、被斩杀的各有十余万,淮水为之不流。曹景宗令军主马广追击杨大眼至灭水上四十余里,杨大眼的军众死伤无数,“伏尸相枕”。昌义之也出城追击元英至洛口。元英单骑逃入梁城,部下兵士全军覆灭,沿淮河百余里尸骸相藉。梁军又俘虏魏军五万人,收其军粮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等不可胜计。曹景宗派人带一万余俘虏、马千匹,回朝献捷。梁军密切配合,上下同心,并根据魏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坚守疲敌、适时反击,取得了自宋初以来对北魏作战的第一次大捷。此役歼敌二十五万,对稳定淮南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战后,萧衍论功行赏,增加曹景宗的食邑四百户,连同之前的共为二千户,晋爵为竟陵公。并下诏拜曹景宗为侍中、领军将军,赐给鼓吹乐队一部。
道中病逝
天监七年(508年),曹景宗转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同年八月初二(9月12日),曹景宗于赴任途中病逝,享年五十二岁。萧衍闻讯后,下诏赠送其家钱二十万、布三百匹,并追赠曹景宗为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壮”。
参考资料:
1、《梁书·卷九·列传第三》
轶事典故
收葬好友
曹景宗少年时和州里人张道门是好友。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五月,张道门的父亲、车骑将军张敬儿被杀,张道门也在武陵被斩。此时,张道门的亲属、故吏无人敢来收尸。曹景宗知道此事后,从襄阳派船到武陵,替他收尸,送至其家中殡葬,乡里因此赞他讲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