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桂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卒年81岁。 阿桂编有《军需则例》15卷。 ►的诗文全集
阿桂的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紧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这就为伊犁屯田奠定了基础。同时,阿桂还组织人力制造农业器具和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的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至秋丰稔,收粮皆倍,兵食以足”。这一年,清政府褒奖平定西北的功臣,以功劳大小为序,在紫光阁悬挂画像,阿桂被排在第十七位。乾隆帝亲自撰文称赞阿桂:“心可干城,楚材继出,为国之桢”。屯田初见成效,使阿桂增强了信心。为了进一步发展伊犁屯田,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他相继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一是在伊犁牧群蕃息之时,禁止内地人到伊犁购买马匹和骆驼,以保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招徕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乌什等地的维族民众来伊犁屯垦,以扩大屯田规模。同时,他还建议朝廷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玛斯纳、库尔喀喇乌苏和晶河等三处,“各酌派屯田兵,人各垦地十五亩,晶河以西归伊犁管辖,托克多以东归乌鲁木齐管辖”。由于阿桂的精心筹划和组织,乾隆二十六年,伊犁兵屯垦种地达八千馀亩,收获粮食两万七千一百多石;回屯有八百户,平均每户收获粮食四十石,总产达到三万二千石左右。
在大力发展屯田的同时,还制定和完善制度,加强对屯田的管理。乾隆二十七年正月,阿桂订立约束章程,在兵员的补充、钱粮的征收、官员的任选、产量的分配和屯军家属的养赡等五个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同年八月,固勒札和乌哈尔里克两地的城堡相继建成,乾隆帝亲自定名为“安远”城和“绥定”城。这两城完全是按照内地城市的模式建置,军营和民房以次分别。这些新城镇既是屯田管理的中心,又吸收四方商人来此交易,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数千里地来往晏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被授予内大臣、工部尚书、议政处行走和镶蓝旗汉军都统等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授予骑都尉世职,并返京“供职询问方略”。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后,被授予军机大臣,给予在紫禁城内骑马的殊荣。六月,乾隆帝颁旨:“阿桂在军营殊为出力,且在伊犁办事亦甚妥协,著加恩将阿桂一族由正蓝旗抬入上三旗。”七月,又被补授正红旗满洲都统,晋太子太保。
清代:阿桂
少小重意气,局蹐訾前贤。惟知一往乐,谁能计万全。
而今衰老矣,狂直多弃捐。心迹聊自慰,功成付与天。
百忧如猬集,扰扰白发年。虽廑生还想,宁知口碑传。
胡不赋《归去》,恣意穷芳鲜。松竹荫我庐,朝昏饱云烟。
泾渭自清浊,美丑何憎妍。不见亦不闻,幽谷长日眠。
撷彼南山茶,松枝活火煎。一瓯涤内热,快意耽静便。
岂必觅丹砂,妄与神仙缘。醉乡亦复好,遑惜囊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