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的诗文全集
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内阁刘健等竭力劝阻,孝宗仍犹豫不决,召刘大夏问道:”卿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刘大夏答道:“臣听说,俘虏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托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明成祖朱棣)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刘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像淇国公(丘福)稍许违背节制,将数十万兵众委之于沙漠,怎么能说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都御史戴珊也从旁边表示赞同,孝宗醒悟地说:“要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于是果然没再出兵。
庄浪土著首领鲁麟任甘肃副将,求升大将不成,恃其部众强,擅自回到庄浪。廷臣担心其生变想授鲁麟大帅印,又想召他回京师,安置在不紧要的地方。刘大夏请求奖励其先世忠顺,而听任鲁麟闲居。鲁麟向来凶狠残暴失去众人之心,没有兵权无法有所作为,最后闷闷不乐而病死。
孝宗要在京城附近驻兵作为左右辅佐,刘大夏说:“保定设都司统率五卫,祖宗之意也是如此。请遣还操练军士,一万人作为西卫,将驻扎在密云、蓟州的军队作为东卫。”孝宗批准了。监督京营的宦官怨恨失去兵权,在宫门上贴小字报。孝宗以此给刘大夏看,并说:“宫门外人岂能进来,必定是某些不愿失去兵权的人所为。”由此,阴谋未得逞。
孝宗曾经对刘大夏说:“遇到事情总想召卿来商量,又担心超越卿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卿用揭帖(文书)呈上来。”刘大夏磕头说:“对事情的决定,外边的交付政府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揭帖易滋长弊病,不可作为后世效法。”孝宗称好。又曾问;“天下何时太平?”刘大夏答:“求治不能太性急,不过用人行政全都与大臣面议,恰当的再实行,时间长了天下自然太平。”刘大夏曾经趁机提到四方镇守宦官的危害。孝宗询问详情,刘大夏答道:“臣在两广见到诸文武官的供应比不上一个镇守,其耗费可知。”孝宗说:“祖宗设置这些已很久,怎能一下子革除。不过从现在开始必须像郑原、麦秀那样廉洁的才能任用,不然则罢免之。”刘大夏磕头称好。刘大夏每次被召见,跪在御床前,孝宗往左右一看,近侍都退避走了。刘大夏曾有时回答问题时间长了,疲惫得起不来,孝宗就喊司礼太监李荣扶他出去。一天早朝,刘大夏本该当班,孝宗碰巧没见到他,第二天告诫刘大夏说:“卿昨天未上朝吗?担心御史纠察,没有立即召见您。”其受孝宗宠爱如此深。特别赐他玉带、麒麟服,送金币、上等醇酒,岁时不断。
明代:刘大夏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
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
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
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
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
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