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婉儿为讨好韦后,巩固自己的权势,便把武三思引荐给韦后,使他们苟合成奸。武三思与婉儿、韦后之间的污秽行为,在宫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只有李显一人眼昏耳聩,头上已戴了两顶绿帽子,不闻不知,还把武三思引为知己,视为心腹。若武三思三天不入宫,李显就要陪韦后,微服私访,去到武三思的家中。韦氏与武三思调笑戏谑,对饮亲狎,李显视以为常,不以为然,甚或陪着狎游。

杀害朝臣

  宫中丑声外扬,闻者无不摇头长叹。尤其是对武三思过去作恶甚多,于武则天去掉帝位时,未予严惩,而今变本加厉,人们无不切齿痛恨。一向有着正义感的王同皎,为李显之女安定公主(非韦后所生)的驸马,对李显至为忠诚。王同皎不忍心看到武三思淫乱后宫,挟制李显,危害社稷,便联络张仲之、祖延庆、周憬等人,暗中召集壮士,准备劫杀武三思,除掉这个众人愤恨的祸害。诗人宋之问因诌事张宗昌兄弟,以诗文作过二人的帮闲,当张宗昌兄弟被杀后,被流放到岭南,潜逃回到洛阳。王同皎怜惜他是个诗人,人品虽不高,也没有什么大过错,牵连受祸,便将宋之问收留在家中,由此宋之问知道了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的计划。这宋之问虽遭人生挫折,低劣的本性不改,为立功赎罪,不惜恩将仇报,指使他的侄子宋昙暗中向武三思告密。武三思就指使宋之问的外甥李悛上书李显,诬告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后,将拥兵至皇宫,废黜皇后”。李显一向昏庸,不辨是非,便下令将王同皎、张仲之逮捕下狱,定成死罪。王同皎临刑时,意气自如,神色不变,大义凛然。 张仲之在被审讯时昂然不屈,手臂都被打断。与王同皎一同被周憬闻知谋泄,跑到比干庙中,对人说道:“比干,古之忠臣,知道我周憬的忠心。三思与韦后淫乱,危害国家,不久就会斩首弃市。可把我的头悬挂在城门上,看到他们身首分离,抬出城门。”说毕自杀而死。宋之问因告密有功,武三思赏给了他一顶纱帽。

  武三思杀害王同皎后,更为凶横,也将向更多的人下毒手。 拥戴李显复位,恢复唐的国号的功臣张柬之、敬晖曾被劝说杀掉武三思,说:“去草不去根,还会再重生。”但他二人说道:“大事已定,他犹如砧板上的肉,又能有什么作为。已经杀得很多了,不必要再增加。”朝邑尉刘幽求也劝桓彦范、敬晖杀掉武三思,说道:“武三思还在,只怕你们将来没有葬身之地。若不早日下手,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二人也不依从。武三思与韦后勾搭上后,权势复振,张柬之等始感到是一种威胁,方多次劝李显诛杀武三思,李显怎忍心杀掉爱女安乐公主的公公。即使李显想杀掉,而实权在韦后手中,李显也作不了主,当然不可能听从张柬之等人的劝谏。张柬之见劝李显诛杀武三思而不可能,则退而求其次,想从权势上加以抑制,遂上书李显说:“天后当权时,李氏宗室被诛杀将尽。现在幸赖天地之灵,陛下得以复位,而武氏子弟仍然保有王的封号,居显要的官职,与过去一样,这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情况。希望降低他们的官爵,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张柬之想唤起李显过去的不幸回忆,来去掉武氏的势力。李显早将过去忘得一干二净,只安于现状,所以无动于衷,仍不听从。张柬之等无法,只好叹息愤慨,或弹指出血,自怨自艾他说:“过去之所以未诛杀诸武,是希望皇上去诛杀,以张大天子的威风。今反如此,事势已去,不知如何是好。”

武三思的诗文

五言和波崙师登佛授记阁一首原文

唐代:武三思

帝宅开金地,神州列宝坊。龙宫横雾术,雁塔亘霞庄。

窈窕分千仞,参差耸百常。绣棂悬叠槛,画拱映雕梁。

宝座开千叶,金绳下八行。青龙浮刹柱,白马对祠场。

树踊金银色,莲开日月光。东西分闬庑,左右控池隍。

瑞叶擎朝露,祥花送晚香。天衣随劫拂,仙梵逐风扬。

忽有三空士,来宣七觉芳。银函承宝帙,玉札下雕章。

辟牖青云外,披轩紫□傍。山川横地轴,辰象丽天□。

□□□□□,□绳待慈航。

仙鹤篇原文

唐代:武三思

白鹤乘空何处飞,青田紫盖本相依。缑山七月虽长去,
辽水千年会忆归。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
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迢迢碧落断氛埃,
霞堂云阁几重开。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西山白玉台。
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月下分行似度云,
风前飏影疑回雪。风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几般。
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琴中作曲从来易,
鼓里传声有甚难。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
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霜毛忽控三神下,
玉羽俄看二客旋。燕雀终迷横海志,蜉蝣岂识在阴年。
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原文

唐代:武三思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句原文

唐代:武三思

云螭非易匹,月驷本难俦。(咏马,见《海录碎事》)

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原文

唐代:武三思

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金绳先界道,玉柄即谈空。
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弥天高义远,初地胜因通。
理诣归一处,心行不二中。有无双惑遣,真俗两缘同。
摘叶疑焚翠,投花若散红。网珠遥映日,檐铎近吟风。
定沼寒光素,禅枝暝色葱。愿随方便力,长冀释尘笼。

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原文

唐代:武三思

凤驾临香地,龙舆上翠微。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
碧涧长虹下,雕梁早燕归。云疑浮宝盖,石似拂天衣。
露草侵阶长,风花绕席飞。日斜宸赏洽,清吹入重闱。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原文

唐代:武三思

岩居多水石,野宅满风烟。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
穿林移步辇,拂岸转行旃。凤竹初垂箨,龟河未吐莲。
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

宴龙泓原文

唐代:武三思

登临开胜托,眺瞩尽良游。岩崿萦纡上,澄潭屈曲流。
泛兰清兴洽,折桂野文遒。别后相思处,崎岖碧涧幽。

奉和宴小山池赋得溪字应制原文

唐代:武三思

年光开碧沼,云色敛青溪。冻解鱼方戏,风暄鸟欲啼。
岩泉飞野鹤,石镜舞山鸡。柳发龙鳞出,松新麈尾齐。
九韶从此验,三月定应迷。

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原文

唐代:武三思

彼木生何代,为槎复几年。欲乘银汉曲,先泛玉池边。
拥溜根横岸,沉波影倒悬。无劳问蜀客,此处即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