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人物思想

尽孝上皇
  大安宫位于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的规模,和皇宫相比尚为矮小。臣认为东宫皇太子的住宅还处在城内,大安宫是太上皇所居住的地方,反而在城外。虽然太上皇崇尚淳朴的德行,追求清廉简朴,陛下难以违背仁慈的旨意,爱惜人力;但是藩夷人朝见及各方面的人士观瞻聆听,有地方不够用的感觉。臣希望建造高墙,修建门楼,务必体现显赫高大,以满足各方面人士的愿望,那么陛下的大孝之心就明示于天下了。

  臣看到有明确的敕令在二月二日临幸九成宫。臣私下以为太上皇年岁已高,陛下应该早晚照看饮食和起居状况。现在所要临幸的宫殿距离京城三百多里,陛下的车乘一出动,清道呵禁行人超过十天,不是一早一晚可以到达的。太上皇如果思念,而想立刻见到陛下,陛下将怎能赶到?况且陛下这次前去本来就是为避暑。然而太上皇仍然留在炎热之地,陛下自己却到了凉快的地方,温情之道,臣私下赶到不妥。然而诏书已经发下,业已成为事实,希望能告诉迅速返回的日期,以解开众人的疑惑。

废除世袭
  臣又见诏书,命宗室和功臣镇守分封邦国,并传给子孙,使世代承袭政权,不是重大变故不能罢免。臣私下认为陛下封赐栽培的人,确实爱他们很深,想让他们的后代承袭职守而立国永久。臣认为如诏书的旨意,陛下应该考虑如何使他们安存,使他们富贵,然而何必要以官职来代替。为什么呢?凭着尧、舜这样的君父,还有丹朱、尚均这样的儿子。倘若有的还在孩童时期就承袭父职,万一骄奢淫逸,那么百姓就会遭受祸害而国家也会受到破坏。想断绝他们的封地与官爵,而栾黡的恶迹已经显露。与其让这样的人毒害幸存的百姓,宁可割恩于已死去的臣子,这是明显的道理。然则过去所谓被爱重的人,就正好伤害了他们。臣认为适宜分封给他们土地,使食邑世代相传的,一定要有才能品行。根据才能品行授予官职,这就使能力不强的,也可因此而获得免受过失的连累。过去汉光武帝不任命有功之臣去当地方官,所以最终保全了他们一辈子,确是由于他懂得治国的办法。希望陛下认真想想这件事,使众人能得到陛下的大恩,子子孙孙也能终享福禄。

马周的诗文

句原文

唐代:马周

何惜邓林树,不借一枝栖。(出《册府元龟》)

凌朝浮江旅思原文及翻译

唐代:马周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
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