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京镗出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字仲远。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曾在“才子之乡”临川任主簿,风光旖旎的庐山山南星子县任知县。隆兴知府龚茂良非常器重他的才能,后来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并代行宰相之职。京镗由龚茂良举荐入朝,开始在仕途上表现出独特的才干。
孝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召集群臣垂询政事得失。许多臣僚曲意迎合,说是“大功可旦暮致”,就是说治理国家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大功告成。京镗却力排众议,认为天下大事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他慷慨陈述民贫兵骄、士气颓靡的社会现状,直言不讳,切中要害。这使孝宗大为赏识,先后擢升他为监察御史、右司郎官等。
自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一直处于受屈辱的地位。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高宗驾崩。适逢金国派生辰使来庆贺孝宗圣诞,因在居丧期间,孝宗不宜接见,即派出京镗为宾佐,负责接待使臣。事后金国贺使想再逗留几天,但是京镗考虑国丧之日,不宜以贺喜的名义久留,很果断地拒绝了。孝宗认为他十分称职,于是将他迁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第二年,金国派使臣前来吊唁。孝宗又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金国照例大设宴席,鼓乐招待。因居国丧,京镗请求免除宴席,金人不依。京镗说:“如果实在不能免宴,则请撤去宴乐。”坚持不撤乐就不入席,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京镗毫无惧色,严正地说:“头可取,而乐不可闻!”说罢带领随从拂袖而去。守卫的兵士拔刀阻拦,京镗厉声呵叱。金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实在难以勉强,便急忙禀告金主。金主得知后大为感叹,说:“真是南朝的忠贞耿直之臣啊!”于是,特别下令撤去宴乐,然后请京镗入席。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孝宗龙颜大悦,对大臣们说:“士大夫平常谁不自认为有气节,但是有谁能像京镗这样临危不变,正气凛然,不辱使命呢?”孝宗认为这是南宋积弱已久之后,一次“为国增气”的外交胜利,于是将京镗提升为权工部侍郎。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其使金诗一首:
宋代:京镗
婆娑老子兴难忘。聊复与平章。也随分登高,茱萸缀席,菊蕊浮觞。明年未知谁健,笑杜陵、底事独凄凉。不道频开笑口,年年落帽何妨。
宋代:京镗
名利鼎,从渠沸。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西风正好狂吹帽,庾尘那解关吾事。纵嬉游、也不学山翁,如泥醉。
宋代:京镗
雨洗新秋,遣凉意、驱除残暑。还又是、天孙河鼓,一番相遇。
银汉桥成乌鹊喜,金奁丝巧蜘蛛吐。见几多、结彩拜楼前,穿针女。
舟楫具,将归去。尊俎胜,休匆遽。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
此地关心能几辈,他年会面知何处。更倚阑、豪饮莫辞频,歌金缕。
宋代:京镗
阴与霁,圆并缺。难指准,休分别。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宋代:京镗
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宋代:京镗
乘兴西来,问谁是、平生相识。算惟有、瑶台明月,照人如昔。
万里清凉银世界,放教千丈冰轮出。便招邀、我辈上层楼,横孤笛。
阴晴事,人难必。欢乐处,天常惜。幸星稀河澹,云收风息。
更著两贤陪胜赏,此身如与尘寰隔。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
宋代:京镗
妖娆真绝艳,尽是天然,莫恨无香欠檀口。幸今年风雨,不苦摧残,还肯为、游人再三留否。算魏紫姚黄号花王,若定价收名,未应居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