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生平

早期事迹

  673年(咸亨四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对他非常厌恶并深以为苦。

  后来,武则天得知此事,将郭元振召入京城,准备将他治罪,却在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才华横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宝剑篇》呈上,武则天大加赞赏,让学士李峤等人进行传阅,并任命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后又进封奉宸监丞。

离间吐蕃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吐蕃请和,武则天命郭元振出使吐蕃。吐蕃大将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去安西四镇的守军,并求取十姓突厥之地。郭元振道:“安西四镇、十姓突厥与吐蕃是不同民族,现在请撤朝廷守军,难道不是有兼并的打算吗?”论钦陵道:“吐蕃如果贪求土地,想成为唐朝的边祸,则会东侵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怎会谋利于万里之外呢!”于是派遣使者随郭元振入朝提出上述请求。

  当时,朝廷对此犹豫不决。郭元振上奏道:“论钦陵要求罢兵割地,这是利害的关键,确实不应轻易作出决定。现在如果直接拒绝他,肯定会招致很深的边患。四镇的利益距离我们很远,但是甘州凉州的受害离我们很近,不可不慎重考虑。应当用计策拖延时间,使他和好的希望未断绝就好了。那四镇、十姓,吐蕃是很想得到的,而青海、吐谷浑,也是我们想要的。我么不如答复:‘四镇、十姓之地,本来对唐朝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派兵戍守,是想安定抚慰西域,分散吐蕃的军力,使吐蕃不能全力东侵。现在如果吐蕃无东侵的打算,就应当归还我吐谷浑各部及青海故地,而西突厥五俟斤部也应当归还吐蕃’。这样便足以堵住论钦陵的嘴,而且也未与他断绝关系。如果论钦陵稍有违背,则是他没有道理。而且四镇、十姓诚恳归附已久,现在还未发现他们有反叛的情况,做有害于我们的事情,因为遥远而抛弃他们,恐怕要使各国伤心,不是控制四夷的良策。”武则天听后,同意了他的建议。

  郭元振又道:“吐蕃百姓为徭役和兵役所苦,早就愿意与我们和好;只有论钦陵图统兵专制的私利,不想归附。如果我们每年都派去表示和好的使者,而论钦陵常不从命,则吐蕃百姓对论钦陵的怨恨就会日益加深,盼望得到国家的恩惠就会日甚一日,他要想大规模发动他的百姓,肯定就困难了。这也是逐渐离间的办法,可以使他们上下猜疑,祸乱从内部产生。”武则天深表赞同。

郭震的诗文

子夜四时歌六首 其二 冬歌原文

唐代:郭震

帷横双翡翠,被卷两鸳鸯。婉态不自得,宛转君王床。

王昭君三首 其三原文

唐代:郭震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始知君念重,更肯惜蛾眉。

杂曲歌辞 春江曲原文

唐代:郭震

江水春沈沈,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纸窗原文

唐代:郭震

偏宜酥壁称闲情,白似溪云溥似冰。
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

光囊花原文

唐代:郭震

开花空道胜於草,结实何曾济得民。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东郊赋诗原文

唐代:郭震

今日出东郊,东郊好春色。
青青原上草,莫放征马食。

题龙华山原文

唐代:郭震

昔年曾到此山来,百鸟声中酒一杯。
最好寺边开眼处,段文昌有读书台。

老卒原文

唐代:郭震

老来弓剑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
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宿渔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代: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春江曲原文

唐代:郭震

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