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魏晋:李康

原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像仲尼这样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却不合于鲁国卫国的需要;像仲尼这样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鲁定公鲁哀公那里却得不到施行;像仲尼这样谦逊的人,却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这样仁爱的人,却同桓魋结下了仇恨;像仲尼这样有智慧的人,却在陈国蔡国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这样有德行的人,却从叔孙武叔那里招来了谗毁。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却不能比别人更尊贵一些;言论主张足以治理万世,却不被当时的国君信用;德行足以应合神明,却不能在世俗间得到推广。先后应聘于七十个国家,却没有碰上一个合适的君主。在各国之间到处急奔,在公卿之门遭受屈辱,仲尼就是这样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到了他的孙子子思,仰慕先圣之道具备先圣长处但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却厚遇自己培养高名,其声势倾动了国君。他所游历过的诸侯国,没有哪一个诸侯不驾着四马大车登门拜访;即使是登门拜访的人,也还有不能坐上宾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个登上了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的人。隐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为师,西河地区的人们,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归附,把他同夫子相提并论,而没有一个人敢对他的言论妄加非议。所以说:治乱,是由命运决定的;穷达,是由天命决定的;贵贱,是由时机决定的。而后来的君子,固守着一个国君,叹息于一个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贾谊因此而悲哀发愤,不是太过分了吗?

  如此说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压抑,而其思想却不能受到损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挤,而其名誉却不能够丢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渊。升到云上去就变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润泽。本体清纯用之洗涤万物,不会被污浊淆乱;在受到污浊包围的情形下救助万物,其清纯不会受到损伤。所以圣人身处困厄和显达就像没有区别一样。

  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势就是如此。所以树木高出树林,风肯定会把它吹断;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德行高于众人,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前车之鉴不远,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然而志士仁人,还要踏着忠直之路进行而不后悔,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成就自己的声名。为求得自己志向的实现,而在险恶的仕途上经受着风波;为求得自己声名的成功,而经受着时人的诽谤议论。他们之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子夏说:“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贵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将要得到推行的时候,生命将要显贵起来的时候,就像伊尹吕尚在商代周代兴起,百里奚张子房在秦国汉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会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将要废弃不用的时候,生命将要微贱的时候,难道只是君子为之感到羞耻而不肯有所作为吗?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干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李康年

宋鄂州江夏人,字乐道。好古博学,善籀篆,尤精小篆。官至国子监丞。

猜您喜欢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三 孔子原文

明代:孙承恩

道具太极,化行二气。统合群圣,参赞天地。删述垂宪,日星炳明。

立我纲常,万世作程。

天地非夫子,曷纬曷经。生民非夫子,曷范曷程。通天地人,为三才主。

三才有终,夫子之道乃已。

鲁用夫子,道亦小试。天用夫子,道济万世。鲁用非天,天用非鲁。

卒老于行,天意可睹。

圣人一章章十句原文

明代:释函是

圣人无己,谁当宝几。万象体玄,圆鉴自尔。缘感普周,而恒处此。

慎汝后昆,勿立规矩。

孔子韶方平与其侄处度相访于香山作此诗以赠之原文

宋代:释道潜

洙泗芬芳远,高材尚可求。二难俱韵胜,小阮更风流。

语款时容接,诗豪未易酬。平生喜人物,邂逅此相投。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 其二原文

宋代:饶节

卖花担上誇桃李,顿使春工不值钱。莫怪海棠不受折,要令笄珥绝凡缘。

病起观垂丝海棠感慨作二绝句 其一原文

宋代:饶节

迟日暖风逼春事,海棠垂丝转娇羞。分明绰约若处子,桃杏尘凡非此流。

陈古洲表弟诗来多感慨就韵寄酬原文

明代:庞尚鹏

万事浮云敢浪言,与君尊酒笑灯前。升车肯负题桥志,挂剑曾轻负郭田。

白笔昔惭亲凤幄,玄冠何意插貂蝉。时来莫叹冯唐老,皓首还逢汉主怜。

百字令·马关春帆阁 甲午中日议订和约处也·辛亥孟秋东游经此 不

近代:马叙伦

海天一阁,是当年、宰相和戎之地。敌国重排胭脂阵,输了严疆千里。

红豆春生,白苹秋老,忽忽廿年矣。鸡鸣风雨,唤来难醒春梦。

回首故国江山,灿然如绣,却付儿曹戏。海上鱼龙方曼衍,室里沉沉死气。

吴市吹箫,燕都屠狗,空想其人耳。长歌斫地,目中安有余子。

子和惠贶佳什惇叙世契诵咏感慨情见乎辞因次其韵原文

宋代:刘跂

恭闻裕陵初,文物万古先。仁英所造士,台阁遍招延。

堂堂丹阳公,发轫自宾筵。维我先大夫,整驾亦周旋。

一时起接武,千里称比肩。俱陈曲台议,共校天禄编。

心期久相契,燥湿无改弦。晚登廊庙席,玉笋照华颠。

厩马并飞盖,斋榻连脩椽。到今启事帖,尺牍馀藤笺。

忆我既冠后,群趋集英前。公持柱史橐,水镜资平铨。

谓宜掇上第,击节称奏篇。声名竟寂寂,感遇空拳拳。

事过剧脱兔,迩来三十年。翰墨恍未落,拱水森已圆。

嗟哉最孤露,罪戾深益缠。迷途虽云指,顽质何由镌。

以兹众恶归,白首犹迍邅。屡惊流夜郎,敢望尉通泉。

弦肠恐齐断,身璧欲俱捐。岂知巢倾覆,胎卵却复全。

圣主日方中,照曜无党偏。宸笔下霄汉,一洗空宿愆。

生还出望外,喜极悲泪涟。诗书手自束,衣袂轻欲翾。

犹忧抱沈瘵,针石久未蠲。朅来问医药,蹭蹬淮之壖。

追惟曩时乐,梦破无重眠。畴知王公子,但说副车贤。

持带走穷隶,趣驾来飞旃。劳我鬓霜雪,欢颜语㛹娟。

北堂太夫人,备福独绵绵。往者三殿朝,吾亲亦班联。

问讯逮妻女,悲欢深怆然。升堂一拜阻,自痛久拘挛。

念子事方殷,使客舟车骈。拨忙屡顾盼,尊酒劝留连。

新诗又来辱,巨轴星斗悬。七字健欲活,靡靡争春妍。

夷途取騄骥,武库出戈鋋。骤闻吴叔辩,霍然病欲痊。

感子重拜嘉,傥未沟壑填。西风理归棹,往稼汶阳田。

王途正清廓,天子仁如天。轩冕岂不好,于我亦青毡。

政惟萧丘火,寒焰宁复然。亨衢子当骋,愿言早著鞭。

高闳富令息,犊子亦所怜。世交固未替,更赖清白传。

正阳关孔子庙诗原文

清代:林旭

城头簌簌风沙鸣,城边日淡连庙甍。红砖黄瓦制可识,闻人称谓殊莫明。

宫墙大署微堕剥,肃然蘸拜门棂星。异哉州县王命祀,区区有此疑非经。

党庠遂序必有奉,按诸古制良可行。或云盗者构,此说非无徵。

盗亦有道颇附会,棼云教令多经营。包遏地险拥盐利,周遭楼橹终朝成。

往往伪迹未铲尽,因知喜乱缘民情。盗也尝为士,士习袭狰狞。

诗书所不泽,十逢九可憎。至人坚白犹不享,由矛求剑宁无灵。

官军虽至莫敢废,巡检主祀无登鉼。南城骈阗礼天主,老胡传教像悬膺。

榻房旧寺近修复,梵呗经过时可听。徘徊庙下何寂寞,鼯鼠飞殿草生庭。

通都大邑岂异此,啐酒礼毕门长扃。差免园蔬与马厩,博士寒冻无薪烝。

我思圣德如天地,南郊有事享惟精。诚当俎豆戒烦数,何须祠宇论废兴。

饮食必祭意固厚,朝夕而奉礼反轻。在人未坠苟有恃,日月奚与爝火争。

世士矫诬百可笑,拜跽但知利与名。固宜志士慷慨起,引臂疾呼寐者醒。

去年海内兴学会,推原讲习为膺惩。纪年上溯孔子卒,见者适适疑且惊。

过之而反中乃得,不见支屋木引绳。归来伸纸书此意,明朝不复事荒乘。

圣人之孝十首·尧原文

宋代:林同

道原自天出,尧以是相传。
曰孝悌而已,人人具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