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地震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代:蒲松龄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第一幅、烛前对饮图:闻有声如雷,众骇异,不解其故。

  第二幅、室内,震荡图: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第三幅、户外,大震图;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倒屋塌,儿啼女号。人不能立,随地转侧。河水倾泼,鸡呜犬吠。

  第四幅、街上,男女裸聚图:竞相告语,忘其未衣。

  第五幅、震后山河图:水井倾仄,楼台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此外,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狼口夺子图”。此图既如绘画,又若小说。

  五幅画面,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正好表明地震发生(第一图)、发展(二图)、高潮(三图)、缓和(四图)、终结(五图)的程序。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夺儿图’’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

  事出突然,事先没有征兆,只听得隆隆雷声,由远及近,人们惊异,但不知原因。一会儿,桌子摇动,杯子倾倒,屋梁有声,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但不知何故。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明白——地震了!才快点跑出来。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屋子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儿啼女号声。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所有没感觉到不稳。停下来以后,才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

  此时,人惊恐万状,无暇交流情况。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地震停了,人们情绪稍有安定,这时,大家才有可能“竞相告语”,急于宣泄内心恐惧,抱团取暖,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情急下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在地震的当时,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震情和缓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打听安危,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才有某处井倾侧,楼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的传闻。

  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合情合理,井井有条,紧紧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现场画面,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

参考资料:

1、李延祜编著 .《浮生半日闲 古代笔记小品》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275页

创作背景

  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蒲松龄生平简介_蒲松龄个人成就_蒲松龄轶事典故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猜您喜欢

沂水山行即景原文

清代:王苹

驴背寒销破帽温,鞭丝渐远雪泥痕。乱山一路青驼寺,多少东风到店门。

地震梦中得诗原文

明代:王弘诲

气运南来尽海邦,风流宁用数诸姜。魁奇振古标群岛,轰烈从今闹几场。

五百明良扶地轴,三千礼乐破天荒。恁谁寄语东坡老,眼力何人较最长。

甲申冬地震昼黑纪事原文

明代:林俊

自冬积雨春仍似,地震昼昏殊可怜。南下奏书方几捷,北来消息又三边。

乞山不断忧时感,脱屣终抛住世缘。最苦斯生无酒量,末由长醉谢焦煎。

地震书感原文

明代:林俊

摇扤疑风至,仓皇畏陆沈。枕孤横老泪,力乏负初心。

失得人为监,禨祥帝若临。断鳌居故事,倦鸟日疏林。

沂水道中过教寺原文

明代:金大舆

村落藏孤寺,疏松一径幽。
经年无客到,终日有寒流。
青壁衔初照,黄沙拥断丘。
平生江海性,下马一登楼。

过鲁独游沂水上慨然有作原文

明代:黄淳耀

清沂映雪晚无波,閒咏思偕点也过。落叶覆桥沙路细,夕阳平岸野烟和。

巢乌历历飞鸿尽,猎马萧萧脱兔多。水镜似将行客笑,两行蓬葆一青骡。

月夜渡沂水原文

清代:韩是升

仆夫催晓发,驰逐声辚辚。出门不一里,已到沂水滨。

四鼓月未落,水面如铺银。水月一色白,天宇无纤尘。

确{石荦}水底石,踯躅车下轮。人力费推挽,马足犹逡巡。

及兹感行役,不如乐暮春。举头见明月,曾照狂歌人。

庚申六月十七夜地震原文

明代:韩晟

凉飙在树月在牖,篝灯方除枕方就。襆被才思睡未酣,一声磔裂墙欲仆。

陡然起视如悬旌,四野沸腾撼犹吼。欲訇荡潏杳无定,心魂欲摧目欲瞀。

初疑屋角起迅雷,更讶绿林来夜寇。须臾始知地震动,大小奔溃人乱走。

可是操蛇作幻怪,不然六丁撞鳌首。我闻灾异书春秋,阴乘阳弱语非浮。

维星已绝枢星散,纵有智者何能谋。便当两日均纪异,更与雨雹同为愁。

左掀右簸非一状,奚僮大叫天台上。排空无翼踏难逃,声答天风万木响。

银汉参横夜柝停,气定始觉居无恙。始知春秋恶盈阴,茫茫大地折钩钤。

坤维不守厚地迮,下界那识天公心。此时性命轻于掷,何况大壑与蹄涔。

寄语世人宽一步,免令震旦陆俱沉。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九首 其一原文

当代:陈忠平

绝人天道欲何如,不许偷生雪劫馀。亿兆烝民同一恸,长街妄自笑蟾蜍。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九首 其六原文

当代:陈忠平

人世繁华奈劫何,西隅枉住阿弥陀。算来千古凄凉事,未抵川中数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