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先秦:列御寇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列御寇生平简介_列御寇个人成就_列御寇轶事典故

列御寇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猜您喜欢

同曹学佺过宿碧峰寺愚公房得风字原文

明代:吴兆

入寺昏烟敛,双桥竹涧通。
僧归残磬里,客梦乱山中。
灯暗窗沾雨,枝喧鸟堕风。
他乡寥落夜,语笑喜能同。

过愚公虎丘寺原文

明代:吴梦旸

烹葵剥枣尽相关,坐到昏钟始下山。
弟子可知皆白足,老夫焉得不苍颜。
花飞日日何曾扫,柳长村村只未攀。
路黑出门灯肯借,画船箫鼓几家还。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六原文

元代:吴当

肃尔斋居,永端于初。必有事焉,昭昭圣谟。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四原文

元代:吴当

灼知勇为,乃积乃充。无间微显,集于厥躬。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一 原文

元代:吴当

瞻彼嘉木,太行之阴。盘盘幽谷,侃侃素心。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五原文

元代:吴当

浩然之生,实匪助长。天地之塞,吾体同量。

谒金门 捷南宫 引见日用西洋法写照·绘家无意着绿 暗合前朝故事

近现代:魏元旷

宫漏静。初看玉阶花影。日角欣瞻龙表整。归佩趋薇省。

私计华年正永。祗觉羞簪红杏。看取绿衣新入镜。面目留教证。

予寓家龟溪赋廪郡故事郡将始至及其将行皆一原文

宋代:王洋

房湢斋庖间翠铺,环山环水绿云扶。
不知几许中人产,支慧居前后阿枢。

予寓家龟溪赋廪郡故事郡将始至及其将行皆一原文

宋代:王洋

官供粥饭是官身,一岁三逢陌上春。
应有得闲人笑我,苦因何事去来频。

题中兴碑后有感鲁公故事原文

清代:王世琛

白发萧萧走贼营,丹心原不恋余生。谁将旧德投豺虎,翻道君王用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