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先秦:列御寇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辩论,不仅给学生各抒己见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要想有力地反驳对方,必须要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和证明其观点的论据。更需要迅速分析思考,迅速地找出对方的疏漏之处即“抓小辫子”才结合自己的资料加以反驳。这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要比我们平时一问一答更加立竿见影。辩论会上学生那铿锵有力、咄咄逼人的辩词频频出现。有的学生甚至能一连说出十来个反问句,大有不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不罢休之感。而每每此时这些同学总能得到来自双方辩手的掌声,这对他们又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认同,互相接纳,培养了合作精神。
“辩论式教学”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艺术,如何使这门艺术更精湛,臻于完美,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去实践……

4.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郭老师的这一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对于《愚公移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都获得了一定的认识,看到这一课题,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愉悦感,对课文学习事先就会有一定的兴趣,郭老师不仅保护了这份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播放动漫、音乐等手段来强化这分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使用辩论方式组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下,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郭老师掌控课堂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节奏合理。更为难得的是,郭老师没有让教学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他把事先设计的《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落实得很到位,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真正得到了知识。
这一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间思想火花的撞击;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列御寇生平简介_列御寇个人成就_列御寇轶事典故

列御寇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猜您喜欢

同曹学佺过宿碧峰寺愚公房得风字原文

明代:吴兆

入寺昏烟敛,双桥竹涧通。
僧归残磬里,客梦乱山中。
灯暗窗沾雨,枝喧鸟堕风。
他乡寥落夜,语笑喜能同。

过愚公虎丘寺原文

明代:吴梦旸

烹葵剥枣尽相关,坐到昏钟始下山。
弟子可知皆白足,老夫焉得不苍颜。
花飞日日何曾扫,柳长村村只未攀。
路黑出门灯肯借,画船箫鼓几家还。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六原文

元代:吴当

肃尔斋居,永端于初。必有事焉,昭昭圣谟。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四原文

元代:吴当

灼知勇为,乃积乃充。无间微显,集于厥躬。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一 原文

元代:吴当

瞻彼嘉木,太行之阴。盘盘幽谷,侃侃素心。

集义斋诗为太行高氏作 其五原文

元代:吴当

浩然之生,实匪助长。天地之塞,吾体同量。

谒金门 捷南宫 引见日用西洋法写照·绘家无意着绿 暗合前朝故事

近现代:魏元旷

宫漏静。初看玉阶花影。日角欣瞻龙表整。归佩趋薇省。

私计华年正永。祗觉羞簪红杏。看取绿衣新入镜。面目留教证。

予寓家龟溪赋廪郡故事郡将始至及其将行皆一原文

宋代:王洋

房湢斋庖间翠铺,环山环水绿云扶。
不知几许中人产,支慧居前后阿枢。

予寓家龟溪赋廪郡故事郡将始至及其将行皆一原文

宋代:王洋

官供粥饭是官身,一岁三逢陌上春。
应有得闲人笑我,苦因何事去来频。

题中兴碑后有感鲁公故事原文

清代:王世琛

白发萧萧走贼营,丹心原不恋余生。谁将旧德投豺虎,翻道君王用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