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山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的诗文全集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帝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傅山学术研究的重点是诸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另有许多有关诸子批注及文字散见在《霜红龛集》中。他以先秦诸子为中国学术的源头,倡导并身体力行地研究先秦诸子学说,主张经子史文平等,开启了清代子学复兴的先河 。
与酒
人们都知道傅山是一位伟大的道家思想文化大家,当时被人誉为“学海”。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傅山还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学术成就的同时,也与酒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尤其是他与享誉国际国内的佳酿竹叶青,还有一段不能割舍的渊源。
傅山年轻时就嗜好喝酒。他在霜红龛读书时,曾作《红叶楼》七言绝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彻夜醉霜红。”明亡以后,由于感情郁积悲愤,傅山对酒的爱好也越来越浓了。明亡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写道:“无情今夜贪除酒,有约明朝不拜年。”傅山在长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当然,傅山与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对酒有种天然的喜欢外,还把酒作为发泄愤懑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认为,酒是“真淳之液”,酒后能吐真言。
明代:傅山
黄冠万事已如扫,忽尔入林生旧恼。小松无数不成材,龙子龙孙尽麻藁。
蓬颓蔓委不作气,䵤憔苟具培塿保。保此枝条千百年,几时鳞甲摩苍天。
安能含吐风云作雷雨,不如藿蘼野草徒芊芊。春生秋死无关系,安于蹙踏人不怜。
明代:傅山
生死即旦暮,男儿无故乡。血丹中土碧,骨白高秋霜。
德缴信朅朅,园观岂茫茫。吟讽本无用,痛快空文章。
魏阙何处热,江湖心自凉。美人迟迟来,徒诵水中央。
父子俄然别,君臣恐难忘。舂陵漫葱郁,斟灌当谁望。
浮沈三十年,何日不胆尝。神孙遽武健,如意祝文昌。
靖帚翼轸旗,天兵壮缪将。一杖生不扶,墓酹中兴觞。
数当撇捩尽,奈何乖义方。恭忝皇天玉,其诸有不芒。
我死非允吾,《五噫》尔其遑。瘦熊省经白,老牛矢执黄。
据地吐盗食,咯咯爰旌吭。嘕然决于心,岂复容再商。
《秦风》怅衣泽,《楚骚》悲沅湘。笔墨有前辈,岩谷固厥藏。
华甸阳马死,丽藻争虎伥。老我目难瞑,子孙眉翻扬。
变局忌伤性,暗喜仁能当。横流有疏凿,岂其终怀襄。
明代:傅山
秋冬无一诗,花鸟讵如许。一年快一年,感慨何胜语。
天机之所触,不选生如稆。花岛情有无,木人作意阻。
韄揵多所碍,于道亦龃龉。南山起春云,东风吹小雨。
绿涟动青嵓,澹荡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