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的诗文全集
张华爱惜人才,劝勉荐拔他们从不厌倦,即使他们身份穷贱,从事杂役之类的工作,但只要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张华便赞叹称道他,使他们的声誉得以传播。
公元301年(永宁元年),司马伦、孙秀被诛杀,由齐王司马冏辅政,秘书监挚虞向司马冏写信说:“张华死后不久,我进入中书省,得到张华在先帝时答诏书的草稿。先帝问张华可以肩负重任辅佐国家托以后事的人,张华回答:‘才德兼备而又与陛下是至亲的,不如齐王司马攸,应该让他留在京师镇抚国家。’他这种忠良的谋划,坦诚的言语,在他死后才被发现,令人信服,与那些随波逐流苟且偷安的人是不可同世而论的。议论他的人指责张华在愍怀太子被废时不能直言廷争。在那时,直谏的人会加上违命之罪而死。先圣教导我们,死而无益的人,不能责他人不死。所以晏婴作为齐国的正卿,在崔杼之难中不为国君而死;季札是吴国的宗臣,不争论逆命顺命的道之理。循理竭力而仍无所成,是不被圣人的教化所责备的。”司马冏因而向惠帝上奏请求为张华等人平反并追赠官爵。群臣议论时意见不一,而多数人认为张华被杀是冤案。壮武国臣竺道又请求长沙王司马乂,请求恢复张华的爵位,众人意见不一,很久都没有定论。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惠帝下诏为张华平反,恢复张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壮武郡公、广武侯县的官爵以被没收的财产、印绶、符策,派使者专门吊祭。
当初,陆机兄弟志气高昂,自认为是东吴的名族,刚到洛阳时,不重视中原人士,见到张华感到一面如故,钦佩张华的德望风范,以师长的礼仪对待。张华被杀后,陆机为他作了诔文,又创作《咏德赋》来悼念他。
轶事典故
围棋定策
咸宁五年(279年),杜预上表请求伐吴。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折入宫时,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折,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张华便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圣明英武,国富兵强;吴主邪恶凶残,诛杀贤良有才能的人。现在就去讨伐他,可以不受劳累而平定,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定下伐吴的计划,使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
魏晋:张华
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群后,奉寿升朝。
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
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训之德音。乃宣乃训,配享交泰。
永载仁风,长抚无外。
魏晋:张华
亹亹我皇,配天垂光。留精日昃,经览无方。听朝有暇,延命众臣。
冠盖云集,樽俎星陈。肴蒸多品,八珍代变。羽爵无算,究乐极宴。
歌者流声,舞者投袂。动容有节,丝竹并设。宣畅四体,繁手趣挚。
欢足发和,酣不忘礼。好乐无荒,翼翼济济。
魏晋:张华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
禽鸟翔逸,卉木滋荣。纤条被绿,翠华含英。
于皇我后,钦若昊乾。顺时省物,言观中园。燕及群辟,乃命乃延。
合乐华池,祓濯清川。泛彼龙舟,溯游洪源。
朱幕云覆,列坐文茵。羽觞波腾,品物备珍。管弦繁会,变用奏新。
穆穆我皇,临下渥仁。训以慈惠,询纳广神。好乐无荒,化达无垠。
咨予微臣,荷宠明时。忝恩于外,攸攸三期。犬马惟慕,天实为之。
灵启其愿,遐愿在兹。于以表情,爰著斯诗。
魏晋:张华
崇选穆穆,利建明德。于显穆亲,时惟我王。禀姿自然,金质玉相。
光宅旧赵,作镇冀方。休宠曲锡,备物焕彰。发轨上京,出自天邑。
百寮饯行,缙绅具集。轩冕峨峨,冠盖习习。恋德惟德,永欢弗及。
魏晋:张华
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光既夕,忽焉素秋。
凉风振落,熠耀宵流。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仁道不遐,德輶如羽。
求焉斯至,众鲜克举。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
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
虽劳朴斫,终负素质。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
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
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勉尔含弘,以隆德声。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纆牵之长,实累千里。复礼终明,天下归仁。
若金受砺,若泥在钧。进德修业,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予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