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绿绮”琴,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 “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铭文,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司马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 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还成了古琴的别称。这把琴就是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司马相如因为仰慕以“完璧归赵”、“将相和”而大名鼎鼎的赵国名相蔺相如,所以就更名相如。司马相如精通楚辞,善于写辞作赋,汉景帝年间任武骑常侍,但因为景帝不喜欢词赋,所以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常常称病,被景帝免职。以后他和枚乘一起游于梁孝王门下,在那里作了著名的《子虚赋》,梁孝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再无以自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入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做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才貌双全,通晓琴棋书画。卓文君十七岁时曾许婚窦家,未聘夫死,成了望门新寡。卓文君青年寡居,自然是面对春花秋月,感物伤人,倍感凄凉。
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卓王孙慕司马相如之名声,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司马相如抚琴助兴。司马相如早已听说卓王孙有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就趁做客卓家的机会,当众弹了两首琴曲《凤求凰》,意欲借琴音倾诉心曲,以此挑动文君,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举动,自然使得美丽多才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卓文君在屏风后面倾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一曲《凤求凰》拨动了她不甘遵循封建礼教而终生寡居的心扉。当时卓文君颇为相如才情所动,“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卓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后司马相如又通过侍女向卓文君大献殷勤,卓文君便夜奔相如住所,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一同私奔回到了成都,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一切封建神圣礼法,统统被他们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两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两汉:卓文君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