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有贞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有贞本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练,颇有心计,而且喜好功名,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研究。
明英宗在位期间,天下承平已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地区却连年用兵。徐珵对此颇为忧虑,他在正统七年(1442年)上疏朝廷,提出关于兵政的五条建议,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许,但却未被采用。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珵升任翰林院侍讲。
倡议南迁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兵败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瓦剌首领也先进逼北京。孙太后(即孝恭皇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召集群臣商讨战守对策。徐珵托言星象有变,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遭到太监金英的训斥。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谦。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言。
同年九月,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他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同时派遣十五名科道官到外地招募军队。其中徐珵被派往彰德(今河南安阳),并代行监察御史职权。明军经过多番抵抗,终于迫使也先撤军北归,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十一月,徐珵返回北京,仍旧担任翰林院侍讲徐珵素来追求功名,但却因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以致长久不得升迁,只得转而奉承阁臣陈循,希望得到其举荐。当时,朝廷用人多取决于于谦。徐珵便通过于谦门生,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之职。于谦向明景帝举荐徐珵。但景帝却不同意,并道:“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徐珵不知缘由,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他深怀怨恨。后来,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改名为徐有贞。
治理黄河
景泰三年(1452年),徐有贞升任右谕德。当时,黄河沙湾河段(在今山东阳谷)决口已有七年。朝廷先后派多位官员治理,但却始终未能平息河患。景泰四年(1453年),明景帝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群臣都推荐徐有贞。景帝不知徐有贞便是徐珵,遂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让他到张秋(在今山东阳谷)治理黄河。
明代:徐有贞
七月大火流,西风凉摵摵。熠耀飞荒除,络纬鸣虚壁。
白露下漙漙,明星何历历。起视知夜深,斗柄当头直。
披衣坐不寐,俯仰兴叹息。骎骎岁去逝,冉冉老将迫。
人生天地间,还如逆旅客。一过不留名,徒生亦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