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觏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的诗文全集

李觏斗恶僧
  北宋思想李觏,幼年就聪明过人,七岁会写文章 ,九岁能吟诗作对,从小便由父亲带来麻姑山 居往。
  麻姑山上有座仙坛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老一少。那少和尚年近三十,极不守佛法,爱色贪财,好吃妄为,百姓皆骂他为“恶僧”。这恶僧平时只惧怕两个人:“一是庙内老和尚,因是师傅;二是乡绅骆司公,因是他堂叔。
  这年七月七日,是山上朝庙大典,乡里士绅,地方官员,都上山朝庙。时年九岁的李觏,同着几个儿童 ,也来赶热闹。他们清早就来到庙门口,正欲进内,却被恶僧拦阻,喝令他们出去。李觏带一伙儿童躲到树林里,只见恶僧将偷来的酒肉装入一竹篮里面,慌慌张张出庙朝山下走去。李觏等人在后面暗暗跟踪。到了龙门桥边,忽见恶僧与一来人躬身施礼,李觏一看,正是恶僧的堂叔骆司公。只听络司公问道:“一早下山何往?”恶僧答道:“眼下正是青黄不接,师傅叫我下山买点东西。”骆司公见他神色慌张,揭开他的篮子一看,见装的正是酒和肉,便勃然大怒,骂道:“畜生放肆!”随即喝令恶僧将酒肉送回庙中。李觏等几个儿童见恶僧一副狼狈相,高兴地躺在山坡上大声唱道:“和尚不怕丑,受戒又还俗,落发不守法,喝酒又吃肉。”恶僧听了,又气又恨,不断向山坡扔石头,骂声:“笞箕鬼!”快步钻进了山庙。
  早饭后,朝庙人络绎不绝,庙内红男绿女,热闹异常。李觏带几个儿童,进入大庙,又遇上恶僧。恶僧手持木棍追打李觏。李觏往人群中一钻,潜入禅堂右侧一个小小的空房。他轻轻地关好房门,只见房内有一张不方桌,上面放着一只小杯,旁边两把小木椅,南北两边墙上,各挂一个小葫芦。他取下葫芦,揭开一闻,酒香扑鼻;倒在杯中,但见酒色鲜红,一尝,甜蜜可口。他又揭开那边的小葫芦,一闻,酒气浓烈,倒在杯内,则是白色。红白两色在杯内呈现水红色。香味更是甜蜜。李觏知是敬神用的酒,正欲喝下去,忽然门被推开了,李觏来不及挂起葫芦即被来人扭住,一看,原来是恶僧。恶僧见李觏偷酒喝,觉得抓到了把柄,于是,将李觏扭到大厅见老和尚,说他偷吃了神酒,要老和尚重罚。老和尚素爱儿童,听说李觏年幼能吟作对,早想面试于他,今日正是个机会。此时,适逢骆司公也在座,就对骆司公说:“听说此儿颇有才干,今日却如此无礼,应作何处置?”骆司公说?:“我自有道理。”随即叫李觏近前,说道:“我今天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就放你回去,否则,按佛规笞罚。”李觏答道:“愿从尊便。”骆司公随即出上联曰:

李觏的诗文

丐僧原文

宋代:李觏

靡靡步康衢,喋喋问流俗。谁将今日财,愿易来世福。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

和育王十二题 其十二 重台莲原文

宋代:李觏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原文

宋代:李觏

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春社词并序原文

宋代:李觏

吴台玩春锁春色,雨刷花光入龙国。田边大树啼老鸦,野云痴醉寒查牙。

年华欲住风雷恶,兰脸知秋泪先落。时荣时谢无了时,扶起混沌须神医。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原文

宋代:李觏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和育王十二题 其二 佛迹峰原文

宋代:李觏

佛迹空在兹,佛心无处所。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赠黄秀才别原文

宋代:李觏

朝闺入有籍,疏远难见君。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蕙生同草,鸿鹄心在云。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

日出吟原文

宋代:李觏

日出百鸟喜,羁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

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羲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感叹二首 其二原文

宋代:李觏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读韩文公驽骥篇因广其说原文

宋代:李觏

主人渴良马,仆夫念驽骀。行迟追易及,力少牵易来。

时闻千里足,百箭攒其怀。主人虽欲买,众口大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