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张栻

张栻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的诗文全集

后代

  张栻后裔繁多,现湖南涟源(原安化县)白杨、冲头、马头、大范等张姓大多为张栻之第七世孙张万全之子伯瑛、叔瑛、季瑛(张汝诚)、琨瑛、玉瑛、仲瑛、孟瑛、金瑛之后。每年在农历6月30日季瑛公生辰日,此支张姓后裔均会在白杨进行祭祖活动。

  另一支世系为张栻(南轩先生)——张焯——张明义——张翔——张庚——张忠志——张万四(字登龙,又字秀成)——张梦松——张国辅——张文遂——张良臣。今有张良臣之子必文、必庆、必达、必遇、必胜、必禄、必全、必贤、必才、必亮、必明、必照、必兴等十三人之后裔,现广泛分布于湖南之邵阳、洞口山门、衡阳、娄底、湘潭、四川之德阳、广汉新华、中江兴隆、什邡、绵竹仁圣宫、三台新鲁镇、资中大有乡、威远、泸州以及重庆、贵州等地区,此支后裔时常在清明时节致祭宁乡、绵竹之祖墓。

介绍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胡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山(又名官山,为衡山之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的诗文

笋脯一平驰寄因和去岁诗为一笑春笋未盛尚续致也原文

宋代:张栻

权门极珍羞,未办食龙肉。我家湘楚山,箨龙饫奴仆。

淮南户户有黄齑,公今径归亦不痴。更包笋脯赠行李,定应笑杀长安儿。

广汉黄仲秉即转运使治之东作亭扁以楚翠盖取杜陵所谓楚岫千峰翠者

宋代:张栻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

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

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

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

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

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

送周畏知二首 其二原文

宋代:张栻

半世功名误,苍颜幕府游。文辞追楚些,得失付阳秋。

荐牍方交上,衡门岂重留。青云看稳去,快处一回眸。

和元晦怀定叟戏作原文

宋代:张栻

路入青山小作程,每逢佳处忆吾人。
山林朝市休在念,认取临深履薄身。

送郑宪酒原文

宋代:张栻

晴日南山几杕俱,跻高选胜不须扶。也知坐上多佳客,可著青州从事无。

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书于旁琅琅可喜为之重

宋代:张栻

玉雪明人眼,森然膝下郎。原流知衮衮,诵读听琅琅。

有子若何慕,他年我莫量。愿崇诗礼训,勿近利名场。

送杨廷芳 其二原文

宋代:张栻

昔人忘言处,可到不可会。还须心眼亲,未许一理盖。

辞章抑为馀,子已得其最。当知邹鲁传,有在文字外。

除夕登仲宣楼原文

宋代:张栻

怀土昔人志,伤时此日心。
长江霜潦净,故国莫烟深。
访古多遗恨,凭栏更独吟。
细看前浦树,生意已堪寻。

登楚野亭见张舍人题字原文

宋代:张栻

英豪自昔多遗恨,人物于今正渺然。
来访舍人题字处,淡烟莎草满平川。

早秋湖亭原文

宋代:张栻

泽国今年秋气蚤,湖亭清晚独裴徊。
翩翻荷盖随风舞,萧瑟松声带雨来。
静处岂云身计得,吟边但觉岁华催。
悠悠过思凭谁写,多病新来罢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