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的诗文全集

  不久之后,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我今天要当面评论你们的功过得失,引以为鉴,使你们警惕。说者没有过错,听者自己改过。”说完他就看着长孙无忌说:“你善于避嫌、随机应变,但是领兵打仗不是你的长项。高士廉博览群书,悟性很高,临危受难不变节,做官也不拉帮结派,但是缺少直谏的勇气。”唐太宗将朝中大臣评论一番,最后说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说褚遂良在学问方面大有长进,性格很刚直,对朝廷忠心,对我很有感情,平时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我很是怜爱他啊!”

房谋杜断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一代楷模
  成语一代楷模是李世民夸赞李靖的话:

  李靖觉得自己在朝廷任官多年,功劳不小,受到的封赏也不少,应该急流勇退,早点解甲归田,免生后患。所以趁唐太宗派他去访察民俗的机会,说自己的脚有毛病,奏请退休归家。唐太宗见他的奏书写得十分恳切,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中书侍郎牟岑少去传他的旨意说:“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的非常少,不论是愚人还是智者,都莫能自知。有些人没有什么才能,却硬是要占据官职;就是有了病。也勉强留着不肯辞官,李靖能识大体,实在可嘉。我如今批准你的请求,不仅是成全你的志向,还想把你作为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参考资料:

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相关争议

出生年月
  关于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主要由以下三种说法:

  1、《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丑;《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生日是十二月癸未。

  2、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卒年五十二岁,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599年1月23日)。

李世民的诗文

咏烛二首 其二原文

隋代:李世民

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咏烛二首 其一原文

隋代:李世民

燄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秋日二首 其二原文

隋代:李世民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句原文

唐代:李世民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赐魏徵诗原文

唐代:李世民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两仪殿赋柏梁体原文

唐代:李世民

绝域降附天下平,——李世民
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
登封日观禅云亭,——房玄龄
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辽东山夜临秋原文

唐代:李世民

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咏弓原文

唐代:李世民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赐房玄龄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咏烛二首原文

唐代:李世民

焰听风来动,花开不待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
九龙蟠焰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