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的诗文全集
永乐十四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蹇义这些事情。蹇义没有回答,于是问杨士奇。他对答道:“臣与蹇义都是侍奉东宫的,其他外人不敢对我俩谈论汉王的事情。但是皇帝两次派遣其就藩,都不肯赴任。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马上就请留守南京。这些请陛下仔细考察他的本意。”朱棣听闻后默然不语,之后起身还宫。过了几天之后,朱棣了解了所有事情,于是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
永乐十五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时明仁宗在内阁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老远望见杨士奇,于是对两人说:“新上任的华盖殿大学士来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们不妨都听下。”杨士奇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可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明仁宗于是马上下令减免一半。当时朱棣刚驾崩,明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英国公张辅仍然服制如初。罢朝后,明仁宗对两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之后,晋升杨士奇为少保,与杨荣、金幼孜共赐“绳愆纠缪”银章。之后晋升少傅。
当时籓司守令进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关部门,然后每年课征马驹。杨士奇反对道:“朝廷选拔贤能授官,却用来牧马,这是重视牲畜而轻视士族,怎么能够示于后人?”仁宗则批准李庆建议,当时朝廷寂然。杨士奇再次上言力劝,仍不批准。随后,皇帝驾临思善门后,召见杨士奇说:“我怎么会真这样呢?只是听闻吕震、李庆等人不喜欢你,我担心你被孤立会被他们中伤,所以不欲因为你的话而罢此事。现在我找到方法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称“养马不便”的上疏,命其草敕执行。杨士奇随后顿首称谢。当时群臣正在朝上商议元旦事宜,吕震请求用乐,杨士奇与黄淮上疏劝阻,仁宗不听劝阻。后杨士奇再次上奏,在庭中等至晚上十点,明仁宗最后同意。一天以后,明仁宗召对杨士奇道:“吕震每次误我,如果不是你等人的进言,我早追悔莫及了。”于是下命杨士奇兼任兵部尚书,同食三份俸禄(内阁、翰林院、兵部)。杨士奇则辞去兵部尚书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