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的诗文全集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写了一封致潘锡恩的信。
信中提到广州的夷务是一件棘手的事,林则徐为不负重任,殚精竭虑,但内无可用之才,外则海防吃重,所以“须鬓皓然”。信接下来是对潘锡恩所辖江南河道的关切,提醒他治理河道中的薄弱环节:“惟杨庄坝与双金闸,未免费神耳。”信末提及其他的好友。林则徐在公务冗杂之余,流露出的对友人的云树之思令人动容。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战事不利清政府求和,道光帝下旨斥责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56岁的林则徐被贬至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林则徐到达永昌水泉驿收到家书,从中了解到中英“和议一事”,又收到陕甘总督富呢扬阿抄来的京信。因信息渠道不畅,林则徐有“不知现在究何为也”的茫然。跌入人生谷底的林则徐苦闷至极,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交潘锡恩、王莲舟等人,这些人是他困苦时候最温暖的慰藉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冬林则徐又于伊犁修书信一封。
这时林则徐的心态与在广州要大有作为的表白大相径庭,信的主格调是消极的。对自己的境况一笔带过,转而是对潘锡恩的赞许和挂念。信的重点是谢绝在京诸友对自己的赎救。林则徐认为自己在洋务一事上是处置不力,“罪所应得,赎之一字不取言亦不忍言,况且一切皆关定数”,不能遽而上达,唐突圣上。林则徐尤其感激潘锡恩在其中的组织发动、解囊赎锾之举,林则徐知道潘锡恩在1829年因获罪而赔补的钱款还未能还清,自顾不暇,“正弟所代为蹙额,乃犹于涸辙中相濡以沫,使弟何以自安”,又宽慰对方,在需要用得上钱财的时候他是会毫不客气开口的。林则徐不小心还是在信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十年同谱,殆若星辰,白首怀人,只增感喟。”
清代方浚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中有一副林则徐赠潘锡恩的对联:“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蔚为华国文章。”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潘锡恩的平生伟业:潘锡恩提出的治(黄)河三策,是其生平得力之作;在御前考试时所写的《澄海楼赋》,光照天地,蔚为华章,这是林则徐对潘锡恩一生功业的最高肯定和褒奖。
信中提到广州的夷务是一件棘手的事,林则徐为不负重任,殚精竭虑,但内无可用之才,外则海防吃重,所以“须鬓皓然”。信接下来是对潘锡恩所辖江南河道的关切,提醒他治理河道中的薄弱环节:“惟杨庄坝与双金闸,未免费神耳。”信末提及其他的好友。林则徐在公务冗杂之余,流露出的对友人的云树之思令人动容。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战事不利清政府求和,道光帝下旨斥责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56岁的林则徐被贬至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林则徐到达永昌水泉驿收到家书,从中了解到中英“和议一事”,又收到陕甘总督富呢扬阿抄来的京信。因信息渠道不畅,林则徐有“不知现在究何为也”的茫然。跌入人生谷底的林则徐苦闷至极,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交潘锡恩、王莲舟等人,这些人是他困苦时候最温暖的慰藉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冬林则徐又于伊犁修书信一封。
这时林则徐的心态与在广州要大有作为的表白大相径庭,信的主格调是消极的。对自己的境况一笔带过,转而是对潘锡恩的赞许和挂念。信的重点是谢绝在京诸友对自己的赎救。林则徐认为自己在洋务一事上是处置不力,“罪所应得,赎之一字不取言亦不忍言,况且一切皆关定数”,不能遽而上达,唐突圣上。林则徐尤其感激潘锡恩在其中的组织发动、解囊赎锾之举,林则徐知道潘锡恩在1829年因获罪而赔补的钱款还未能还清,自顾不暇,“正弟所代为蹙额,乃犹于涸辙中相濡以沫,使弟何以自安”,又宽慰对方,在需要用得上钱财的时候他是会毫不客气开口的。林则徐不小心还是在信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十年同谱,殆若星辰,白首怀人,只增感喟。”
清代方浚师所著的《蕉轩随录》中有一副林则徐赠潘锡恩的对联:“三策治河书,纬武经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赋,掞天藻地,蔚为华国文章。”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潘锡恩的平生伟业:潘锡恩提出的治(黄)河三策,是其生平得力之作;在御前考试时所写的《澄海楼赋》,光照天地,蔚为华章,这是林则徐对潘锡恩一生功业的最高肯定和褒奖。
林则徐的诗文
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
清代:林则徐
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
清代:林则徐
幸瞻巨手挽银河,休为羁臣怅荷戈。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虻早愧负山多。
西行有梦随丹漆,东望何人问斧柯。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且莫涕滂沱。
喜桂丹盟超万擢保定同知寄贺以诗并答来书所询近况即次见示和杨雪
清代:林则徐
秦台舞罢笑孤鸾,白发飘零廿载官。半道赦书惭比李,长城威略敢论檀。
石衔精卫填何及,浪鼓冯夷挽亦难。我与波斯同皱面,盈盈河渚带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