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年少好学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青田县在元末属江浙行省处州路(今浙江丽水),东临温州路(今浙江温州),境内多山。南田山在青田县城南一百五十里处。南田山的形势,乃是“万山之巅,独开平壤数十里,号南田福地”。《洞天福地记》中记载说:“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据说其死后分赠于朱元璋和徐达之手),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初入仕途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

刘基的诗文

梅花七绝句 其二原文

元代:刘基

群山积雪惨晴曦,石裂玄冰万木披。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上清词三首 其二原文

元代:刘基

天上月,影悠悠,似镜看看又似钩。自是嫦娥甘寂寞,桂华相对度千秋。

衔泥燕原文

元代:刘基

衔泥燕,尾涎涎,衔泥点污几席间,更捉飞虫扑人面。

衔泥燕,人言尔巢长满尺,主人仓廪多蓄积。借尔华屋好安居,年年垒巢生尔雏。

即景 其二原文

元代:刘基

薄寒轻雨细如丝,风满长川棹去迟。漠漠野田将瞑色,纤纤汀草欲青时。

钟山作十二首 其五原文

元代:刘基

春去秋来荣复衰,花残叶落总堪悲。谁能句曲山中去,乞取茅君一虎骑。

次韵和石末公中秋玩月原文

元代:刘基

一年二六团圆月,此夜光辉独耐看。银汉波涛三岛接,玉京风露九霄寒。

方欣酷暑随时去,只恐清商促岁阑。更上南楼瞻北极,那无鸿雁报平安。

闺词 其二原文

元代:刘基

昨夜三更梦,分明见所思。觉来惊枕席,心迹两相疑。

题米元晖潇湘图原文

元代:刘基

米家父子皆好奇,戏弄笔墨女小儿。三百年来传几手,坐见销铄同春澌。

丹青驰誉士所耻,勉强徇物宁非痴。苍梧之山郁

题商学士寒林图原文

元代:刘基

昔闻商学士,水墨称绝艺。今睹寒林图,信美无与俪。

凄凉霰雪馀,簸扫悉轻脆。玄冰刮老骨,衣被荷纤荔。

龙须结璎珞,虎爪出锋锐。鳞皴蝮蛇壳,璀错琅玕蒂。

下有不死石,蓝污沃鬒剃。前有赴海湍,漱濯沙土细。

青烟曼遥渚,白日淡荒裔。苍茫浮云外,缥缈惑昐昧。

梧桐早飘落,凤鸟将焉逝。四序若循环,葳蕤在椔翳。

衰荣各有时,至道惟冥契。

春兴七首 其一原文

元代:刘基

柳暖花融草满汀,日酣烟淡麦青青。枝间好鸟鸣求友,水底寒鱼陟负萍。

异县光阴空荏苒,故乡蛇豕尚膻腥。感时对景情何极,悼往悲来总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