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韬
霍韬(1487年-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南海县石头乡(现属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在京暴病逝世,享年54岁。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霍韬学博才高,著作甚多,有《诗经注解》、《象山学辨》、《程周训释》等。今有《霍文敏公全集》传世。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霍韬考中正德九年(1514年)会试的第一名后,提名候补,就返回家乡结婚,然后在西樵山刻苦读书,对经史等学问融会贯通。
谏言世宗
嘉靖元年(1521年),明世宗继位,任用霍韬做了职方主事。当时杨廷和还在执政,霍韬上书说:“内阁大臣的职务是参与机要事务的,现在却只是拟定文书,对军政大事的裁决权归属于宦官。内阁大臣失去了参与议定的权力,宦官出现了干预政治的苗头。从今以后的奏章,请陛下把大臣召集来当面决定以后施行,讲官、台谏也排列左右,大家共同商议,或赞成或反对,事情公开办理。这样内阁大臣就有了去恶取善的声望,宦官也避免了别人对他们揽权的批评。”进而说到锦衣卫不应当掌管刑罚,东厂不应当参与朝廷中的事务讨论,抚按兵备官不应当凭军功晋级、荫封,兴王府的护卫军不应当全部召来京城授予官职。御史谢源、伍希儒以身赴难有功无罪不应罢免,平定朱宸濠叛乱的功绩除安庆、南昌以外不应当滥评。世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
大礼之争
嘉靖三年(1524年),关于“大礼”的争论开始。礼部尚书毛澄坚决认为世宗应该称明孝宗为考,霍韬私下写了一篇《大礼议》反驳这种观点。毛澄写信给霍韬质问他,霍韬多次写信给毛澄,极力论说毛澄的错误。过后,他认识到毛澄的意见无法转变,就在那年十月递上奏章说:“按大臣们议定,认为陛下应当称孝宗为父,兴献王为叔,另外选崇仁王的一个儿子做献王的后裔。这种观点,根据古礼考较是不适合的,根据圣贤之道来比照是说不通的,根据如今的事实来考虑是名实不相随的。“
霍韬在奏章中还提道:“我提出以兴献王为帝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破除前代故事给人的拘束;二是不忘孝宗的恩德;三是避免迎合陛下心意嫌疑。现在陛下已经把明孝宗称为考,又把兴献王尊崇为帝,事情就这样算完了吗?我私下认为帝王之间的继承,只是继承王位而已,本来就不必斤斤计较父子的称呼。只有继承王位,才能使孝宗的谱系不绝,就连明武宗的谱系也不绝。这样陛下对兴献王还可以改正父子之称号,不断绝兴献王天生的大恩;对于国母的欢迎,也能改正为对天子的母亲应有的礼仪。假如再对昭圣太后、武宗皇后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尽心中的诚意来侍奉,那么尊敬尊贵的人,亲爱亲近的人,这两条就都没有违误了。”
明代:霍韬
穆穆我祖,鞠我后人。视我后人,支由体分。我子若孙,我弟若昆。
念尔所生,勿替尔祖之心。
凡人之生,均出父母。我为父母,乃有孙祖。何今之人,自有弟兄。
无念所生,而利之争。兄弟利争,肉骨戈兵。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聚阋,如商如参。兄弟商参,不念尔父母,矧念尔祖。
穆穆我祖,念我孙子。同属于毛,同离于里。
兄弟离矣,妻子肥矣。我之孙子,亦我仪矣。教诲我子,善我师之。
昆弟利争,勿我似之。
穆穆我祖,有俨其临。我弟及兄,而子及孙。皇皇骏奔,式念祖心。
匪也洁牲,庶也临歆。
明代:霍韬
桂之树,春雨秋露。饱浥雨露,根硕既固。浩浩昊天,永锡雨露。
桂之蟠,石侧流泉。泉流涓涓,桂蟠桓桓。显允君子,匪也矢永谖。
桂之根,白石齿齿。水流桂根,绵流石髓。蟠哉桂,永千万祀。
桂之植,白石凿凿。石膏桂滋,石肤桂肌。蟠哉桂,永千万祀。
桂之蕃,倚天扫云。云飞自北,云飞自南。匪北匪南,悠悠我心。
蟠哉桂,永千万春。
桂之枝,白露零零,铁干玲玲。白露秋春,于千万年。
蟠哉桂,永千万年。
桂之叶,则翠且老。桐乌于飞,亦集以傲。吁嗟乎,桐千万年。
吁嗟乎,桂千万年。维是桐桂,永矢忘年。
桂之华,寒天之馨。桐乌于飞,亦集斯鸣。显允君子,亦听鸟鸣。
维此鸟鸣,觏此花馨。胡然而遭也,百千万龄。
桂之实,亦坚既好。累累壮垂,露雨之冒。匪也竹猗,匪也桃夭。
君子是宴,以傲天锡难老。
桂之丛,醇气醲钟,和气融冲。不于尔物之隆,而于尔孕族之隆。
浩浩昊天,惟尔宗是崇。尔宗是崇,载亦令终。后昆是崇,桂之丛。
天锡尔令德,裕后无穷。
明代:霍韬
东南泽国,舜风洽流。五弦流音,怿我民心。
北风斯凄,草木斯萎。维我南人,思斯南薰。
夏日徂暑,凄凄炎雨。时此轻薰,实获我心。
东南泽国,实东南隅。愿言王大夫,宣东南风,为天下枢。
明代:霍韬
蠢蠢氓蛮,跨谷负山。山高谷深,大遂厥顽。为妖为残。
残兹西土,百斯民艰。民艰孔棘,氓毒孔威。民之室家,不保狐绥。
民之宅里,荡覆流离。我民流离,蛮谓得逞。大作不靖,剽攘驰骋。
我民摇摇,不保首领。天子曰嗟,民之病矣,蛮之竞矣。
谁其绥之,俾之定矣。谁与元老,授之柄矣。元老授命,拜手稽首。
赫将天威,誓歼群丑。誓师桂林,椎牛酾酒。虎贲洸洸,虎旗扬扬。
阖围四塞,震天四方。跨山爬溪,以诛以攘。以诛以攘,先其渠魁。
纵其胁从,宥之归来。贼巢为灰,贼血贼膏,污之草莱。
民贼斯除,民生斯宁。集有师功,奏功朝廷。勒之鼎彝,永纪厥成。
天子有命,纪正纪勋。维此元老,克平大憝。胙之爵秩,匪止其身,及其子孙。
明代:霍韬
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蕨,武夷有薇。采采蕨薇,薄慰我饥。
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井,武夷有池。井冽泉寒,池浴云飞。
陟陟武夷,千仞其巍。武夷有凤雏,武夷有灵蓍。饵彼凤雏,握彼灵蓍。
优哉优哉,其时其几。
明代:霍韬
凝凝白云,在江之浦。江水则清,江水则紫。有鸟于飞,磨云毛羽。
云斯归处,鸟斯归处。戢翎戢翎,在江之浒。簸云簸云,戢翎谁语。
凝凝白云,巴山之峰。巴山有菊,巴山有松。云浥菊英,云蒙松龙。
采菊采菊,采松采松。乐只无厌,惟巴山翁。
凝凝白云,长风吹之。白云孤飞,鹤翎批之。白云九千仞,鹤翎九千仞。
白云九万里,鹤翎九万里。
明代:霍韬
天王圣神,普念我民。惠有贤侯,借春于南。侯燠我衣,侯饲我饥。
侯之去矣,入于王畿。我攀侯辕,薄慰我思。
天王圣神,念我南海。惠有贤侯,于我邑宰。维侯则慈,维政弗私。
侯之去矣,入于天墀。我攀侯辕,薄慰我思。
天王圣神,念我南人。惠有贤侯,俾乂我民。维侯则仁,维政则均。
侯之去矣,遥遥车音。我攀侯辕,薄慰我心。
天王圣神,念我民隐。惠有贤侯,恤我艰窘。侯刑则轻,侯赋则省。
侯之去矣,孰嗣徽音。我攀侯辕,薄慰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