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先骕
胡先骕,植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还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发起筹建中国植物学会。继钟观光之后,在中国开展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的工作。在教育上,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与钱崇澍、邹秉文合编我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发表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首次创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和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 ►的诗文全集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胡先骕赴江西泰和就任中正大学首任校长职务。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中正大学农学院生物系特聘胡先骕为研究教授。同年7月,胡先骕赴庐山参加江西暑期学术讲习会。年末,胡先骕辞去国立中正大学教授之职,移居北平,主持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工作。
1948年,胡先骕与国立中央大学森林学系郑万钧教授联合发表有关裸子植物水杉新种的论文,标志着其学术造诣达到了新的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1年,他根据对近代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的研究,创建多元植物分类系统,提出著名的被子植物出自多元的分类学系统理论。解放后,先后编写《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中国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等著作。
1968年7月16日突发心肌梗塞逝世,终年74岁。
人物成就
科研成果
科学预见
在太平洋学术会议上,胡先骕听到日本学者首次发现举世稀有的川苔草科植物(Podostemonaceae)的报告时,预见中国肯定也有川苔草科植物的分布。1930年参加在爪哇召开的第四次泛太平洋科学会议后,他在《岭南科学杂志》第9卷第3期(1930年)上,再一次表明并推测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多山省县以及长江上游肯定会有川苔草科植物。果不出胡先骕所料,1944年2月,厦门大学生物系赵修谦终于在福建省长汀县东北隅龙门的岩石上采到该科植物1种。1年之后,又在汀江流域、晋江和闽江流域发现2种。经鉴定,这3种均为中国特有,即:川藻(TerniopsissessilisChao)、中国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chinensisChao〕、福建川苔草〔Cladopus(Lawiella)fukienensisChao〕。
创办机构
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
1930年,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在英国剑桥召开。会上,胡先骕、陈焕镛、史德尉被选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委员。为了加速中国植物学科研工作,并进一步了解国外到底掌握中国多少资料。1930—1931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胡先骕仍支持秦仁昌到收藏有世界各地500多万号植物标本的英国邱园(皇家植物园)去。后来,秦仁昌从该园精选出18300余号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并将其拍成照片带回,以应国内研究者的需要。这是胡先骕、秦仁昌对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与发展所作出的一项极为卓越的贡献。
近代:胡先骕
黄金炫彩,璎珞垂珠,麝尘浮动春宵。细叶笼烟,横斜几茁倡条。
蛮熏暗沾襟袖,度花阴、新月如钩。闲伫立,听响沈万籁,更漏迢迢。
人世沧桑易换,尽华年惨绿,轻付春潮。红豆抛残,寸心宛转红蕉。
孤灯夜窗无语,想茂陵、病骨能销。情绪恶,便迷离、梦也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