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胡适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2年在台北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的诗文全集

  母亲

  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苦痛,莫过于许多亲人的相继死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胡适在《四十自序》中描写母亲的订婚过程和丧夫后打理家庭、培养儿子的故事。

  妻子

  江冬秀,由胡适其母包办,1917年成婚。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维持,对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长子

  胡祖望,早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服务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

  女儿

  胡素斐,早夭。

  次子

  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

  孙子

  胡复,是胡祖望与曾淑昭之子,生于1955年,名字为胡适所取,为收复中华,复兴中华之意,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争议

  思想争议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批判胡适思想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胡适的思想不仅受到了他的对立者的猛烈批判,而且他的朋友故旧,甚至学生也都向胡适一齐开火。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何干之的 《五四的两个基本口号》,文章批判了胡适在 “问题 与主义”的论战中的主张是阻止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成长,是对工人阶级的革命领导权的抗拒。

  1951年8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等师生召开“控诉会”,俞平伯、 顾颉刚、朱光潜等胡适的同事、学生都作了批判性发言。事实上早在民国时期对胡适思想的质疑之声便已存在,例如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的提倡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胡适研究专家周质平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无积极推动的作用,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的诗文

陶渊明与他的五柳原文

现代:胡适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