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范泰

范泰

范泰(355-428年),字伯伦,顺阳郡山阴(今河南内乡县)人。南朝宋大臣,著名学者,史学家范晔之父。 史学家范晔之父,也是经学家范宁之子。初为太学博士,拜天门太守,升中书侍郎,袭爵阳遂乡侯。卢循起义时,派兵镇压,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度支尚书,黄门侍郎,迁御史中丞。刘裕即位,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元嘉三年,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特进。五年卒,年七十四,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宣。著有《古今善言》。 ►的诗文全集

  从此范泰驾着小船在东阳游赏,行为举止随心任性,不再过问朝廷政事。上司奏表皇上弹劾他,太祖刘义隆并未拿他问罪。

  当时太祖虽然亲自处理政事,徐羡之等人仍掌握着大权,范泰又上表劝谏太祖。因范泰的儿子们反对,这个奏表终未呈给太祖。

  朝廷风光

  元嘉三年(426)徐羡之等人被杀,范泰升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江夏王的老师,特进的官位没有变。皇上因为范泰是前朝旧臣,对他尊重以礼相待,因他脚有毛病,起居不便,每逢宴会和朝见的时候,特意让他乘坐轿到场。范泰屡次对时事发表意见,皇上总是优待宽容他。

  晚年去世

  范泰博览经籍群书,喜欢写文章,爱好奖励提拔年轻人,为之孜孜不倦。他著有《古今善言》一书共二十四篇,与他的文集一起流传于世。他晚年一心一意信佛,在他的住宅两边修了一座祗洹精舍。

  元嘉五年(429)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封他为车骑将军、侍中、特进,依然是封王的老师,谥号宣侯。

主要成就

  劝谏国学创立

  范泰上表给皇帝写道:“臣听说好的风气在圣哲的君主统治下才能兴起,教化训示在昌明的时代才能盛行。最高的学说都是从讲读学习开始的,很快乐的事一定要告诉朋友。古时儿童到一定年龄就进入学校,人们相互交换子弟进行教育;寻找老师不辞遥远,背着粮食忘记辛劳,安慰父母荣耀国家,没有不是从此而来的。如果人们不走出自己的家门,那么这就行不通了。因此,英明的圣旨刚下达,就会天下奉行;学制一颁布,全国就会遵照执行。臣不聪明,小时候就学习不广博。而今宋朝始建,伟业刚刚奠基,社会变化一新,有志之士渴望能报效国家。但如今安置学生的制度却是取得少弃得多,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而不仅仅是糊涂啊。我从家庭推想到国家,懂得积蓄不丰,恐怕不能够宏扬大宋的雄风,不能弘扬盛世之完美。我认为合选的家庭,即使制度上行不通,父母兄长要想让子弟进入学校的,情理上则应予以通融。其子弟即使不能早晚侍奉父兄,但入学则是大力弘扬孝道的。不懂《春秋》的害处有时会很严重。所以赵盾忠诚却被视为弑君的人,许子孝顺却获罪,以此为戒,能不让人忧惧吗?十五岁立志学习确实是制度规定的,如果年龄稍微小一点的人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又何必以某种制度限制他们而不让他们上进呢?扬乌学习《玄》实际是从牙齿尚雅嫩的年纪开始的。五十岁学习《易》也没有什么大过错。

范泰的诗文

赠袁湛谢混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亦有后出隽,离群颇骞翥。

经汉高庙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啸吒英豪萃,指挥五岳分。乘彼道消势,遂廓宇宙氛。

重瞳岂不伟,奋臂腾群雄。壮力拔高山,猛气烈迅风。

恃勇终必挠,道胜业自隆。

九月九日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篱菊熙寒丛,竹枝不改茂。

鸾鸟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

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

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