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范泰

范泰

范泰(355-428年),字伯伦,顺阳郡山阴(今河南内乡县)人。南朝宋大臣,著名学者,史学家范晔之父。 史学家范晔之父,也是经学家范宁之子。初为太学博士,拜天门太守,升中书侍郎,袭爵阳遂乡侯。卢循起义时,派兵镇压,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度支尚书,黄门侍郎,迁御史中丞。刘裕即位,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元嘉三年,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特进。五年卒,年七十四,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宣。著有《古今善言》。 ►的诗文全集

  “奉行礼制的妇女有三从的节义,而无独断专行的道理,《周书》上父子兄弟,有罪不相互牵连,女性被宽宥,很早以前就是这样了。谢晦妻子女儿还在尚方,先前尊贵后来卑贱,情况非常悲苦,一个妇女做到这样,让人感动。我对谢氏不容有私情,承蒙国家的大恩惠,我处处想报答,私自揣度陛下的心思应当已经知道。

  “按礼春夏时节教《经》,没有一点间断。我最近侍坐在陛下身边,知道建学校应当在丰收的年景。陛下治理国家的方针策略刚刚初步建立,心中想着百姓的衣食。丰年就会兴办农事,农事兴办就会开辟土地,到秋天建学校,到冬天召集四方学生,两件事一起做不会相互影响。干事情要戒绝拖延迟误,又要考虑能够持久。担任学官的人最终没有一点点成绩,白白辜负皇上的希望,自己还有什么情面。臣低贱不指望活到教化的盛世,心中仰慕子囊在郢建都的想法,希望能免除荀偃死不暝目的憾恨。臣陈述愚见,也许无一点可取之处,白白烦扰陛下,心中因之惭愧不已!!”

  帝看了表后就原宥了谢晦妻女。

  劝谏辅佐国政

  当时司徒王弘辅佐国政,范泰对王弘说:“国土务必要广阔,权重的官职难当。你兄弟众多,应该防备着沉落的时候。彭城王是皇帝的二弟,应征召他到朝中共同参预朝政。”王弘接受了他的意见。

  劝谏旱灾消除

  当时旱灾仍未消除,又加上疾病流行。范泰又上表皇帝说:“大旱持续了好长时间,疾病仍未停止流行,为害程度远远超过普通的灾害。古人认为这是国王的恩泽不能惠及人民的征兆。陛下从凌晨就上朝处理政事不敢懈怠。生活勤朴,为百姓操心劳碌,从情理来说不应有这样的灾害。我认为上天要贤明的君主勤恳不止。陛下仿效夏禹、商汤将百姓的过错归于自己,话语发自内心,影响自然会悠远。楮这种恶木早上长出晚上枯死,荧惑星(火星)侵犯马上消退,这不仅仅是灾害消除祸患停止,而且应乘此大开圣明之道。这样雨水马上会降落,老百姓敬仰,影响就同影子、声音一样快速。陛下现在应该对上尊承天意,对下体察臣下的谋划和天下升平的办法。按照古代典籍权衡想与不该想的,做与不该做的啊。大宋朝虽然承继天下,但还未积累舜帝那样的大道,先帝仙逝的日子就是道消除的开始。到了继位的君主被杀,封王遭遇祸患,邦国犹豫观望,灰心丧气,先帝托孤的辅佐大臣很快成为专权的人。天下动荡,王道沦丧。如果不是陛下英明,拨乱反正,那天下就不会再归宋所有了。变革及时意义重大。古代与现在有不同的情况,但沿着旁门歪道走必定行不通。最高深的道理隐含在小事当中,过于性急未必能达到目的。明哲保身不是我的愿望,所以我总是狂妄而任意行事不能保持沉默。臣既顽固又鄙陋,不能通达随便,身有重病,更加上已经年老昏愦,说了或说错了却不能不说。望陛下哪怕只接受我赤诚的一丝一毫,那臣也感激不尽。”

范泰的诗文

赠袁湛谢混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亦有后出隽,离群颇骞翥。

经汉高庙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啸吒英豪萃,指挥五岳分。乘彼道消势,遂廓宇宙氛。

重瞳岂不伟,奋臂腾群雄。壮力拔高山,猛气烈迅风。

恃勇终必挠,道胜业自隆。

九月九日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篱菊熙寒丛,竹枝不改茂。

鸾鸟诗原文

南北朝:范泰

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

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

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