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泰
(1677—1745)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毅庵。康熙三十八年举人。袭佐领,授侍卫,擢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元年,特擢江苏布政使。三年,迁广西巡抚,调云南,治总督事。次年,提出“改土归流”之议。六年,命总督云、贵、广西三省。在滇、黔实行改土归流,用武力镇压不肯从命之土司,增设郡县。世宗临终时,以大学士参与顾命。乾隆初,授军机大臣,封三等伯,赐号襄勤。卒谥文端。有《西林遗稿》。 ►的诗文全集
为了滇省治水能够更加高效稳妥,朝廷同意鄂尔泰所奏之设置,“全省有水利地方之同知、通判、州同、州判、经历、吏目、县丞、典史等官均加水利职衔”。此举虽没有专设水利官之职位,但以地方副职官员兼任各地最高水利行政长官的制度建设,大大提高了各地方官员对水利的重视,从而增强了地方官员的治水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人事方面为地方治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发展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水能力和农业生产力。
以上两种制度建设,无不体现了鄂尔泰以制度兴水利的理性思维。在清朝中前期,这种高度重视水利、以科学的方法治水的官员委实不多见。尤其是地处西南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治水的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都大不如中原、江南等地。
人才观念
鄂尔泰是一位政治家,也是雍正的知心大臣,常与雍正谈论用人之道,强调去庸重才,宁用有才而不肖,不用贤而无才之人。鄂尔泰在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六日的奏折中,强调用人要得当,云:“政有缓急难易,人有强柔短长,用违其才,虽能者亦难以自效,虽贤者亦或致误公;用当其可,即中人亦可以有为,即小人亦每能济事。因才、因地、因事、因时,必官无弃人,斯政无废事。
鄂尔泰又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也。”“忠厚老诚而略无才具者,可信而不可用,聪明才智而动出范围者,可用而不可信。但能济事,俱属可用,虽小人亦当惜之,教之。但不能济事,俱属无用,即善人亦当移之。”
他强调用人一定要得当,什么职务,什么差事,用什么样的人,人、职相当,就能发挥人的才能,该办的事情就能办好。他认为任用官员要人才与职务相适合,最终目的是要把事情办好——“政无废事”,就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他考虑用人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改土归流中,提拔重用了哈元生、张广泗等人,使他们成为推行改土归流的重要人物。鄂尔泰基于他对属员的了解,提拔了一批人,也参劾了一些人,基本上做到知人善任。
参考资料:
1、《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列传七十五》
清代:鄂尔泰
《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窥垠涯。抉经之心不易得,词林文苑徒纷拿。
《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诧名驺牙。心井逼塞航断港,银海掉眩生狂花。
此曹正坐读书误,遗弃根本搜蘖芽。桐城望溪我老友,学崇中正防奇邪。
说经铿铿究终始,尤于《三礼》咀其华。《曲礼》增删繁就简,《正义》参订蓬扶麻。
群书穿穴寻圣奥,下帘每听鼓三挝。方今重轮陛下圣,五纬顺序曜帝车。
致君尧舜诚有术,许身稷、契非矜夸。天地人祀各适职,往谐秩宗帝女嘉。
惟寅惟清恭朝夕,诏兼书局穷罗爬。吾衰旧闻苦荒落,妄冀邃密商量加。
间送一难辄许可,琼琚乃报投木瓜。姚姒上溯下闽洛,青镜恐蚀妖虾蟆。
岂邀名誉嗣圣德,宁望荒远登羲娲。所贵经学适时用,瞑坐矐若翻金鸦。
委蛇退食时过我,剧谈恒瀹头纲茶。翛闲依然两学士,相视一笑无喧哗。
张苍伏胜暨辕固,经儒往往臻耆遐。朝廷会行乞言礼,洗爵君且斟流霞。
会课春风亭命赋邑有流亡愧俸钱句盖以自况抑亦自省殊未敢效韦郎思
清代:鄂尔泰
束发登朝老合休,一麾江上领诸侯。许身稷契谈何易,结习诗书道未周。
谁使至尊忧稼穑,直应之子负山丘。流亡疾病春都感,惭谢苏州刺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