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丁日昌

丁日昌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广东省丰顺县人。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1823年出生于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今丰顺县城)。其高曾祖父为逃避战乱,由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徙到丰顺汤坑乡(时汤坑属潮州府揭阳县,丰顺县城位于丰良)居住并繁衍成当地望族。丁日昌旧居位于揭阳市榕城元鼎路中段,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传统的“百鸟朝凰”格局,是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所建。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0岁的丁日昌中秀才,次年补廪生。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丁日昌入惠潮嘉道李璋煜幕僚。“

  1854年7月(咸丰四年),海阳县(即今潮州)三合会吴忠恕等围攻潮州府城,丁日昌以邑绅身份治乡团,率汤坑乡勇三百名援救,驻扎韩山师院。9月18日清晨,丁日昌率乡勇从笔架山渡凌角池,击溃吴忠恕驻东津部,生擒百余人,遂解府城东路之困”(《丰顺县志》)。同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军进攻嘉应州(今梅州),丁日昌为李璋煜献计,以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起义军。事后论功授琼州学训导,三年后迁任江西万安知县。

  1860年(咸丰十年),丁日昌在江西万安当知县四个月后,其突出的政绩和卓越的才能不但受到广大绅民的赞扬,而且受到上司甚至朝廷的赏识,被调回广东办理洋务。当地绅民挽留不住,启程之日,“父老子弟设席作饯,奉香拥送者数万人。”

  1861年(咸丰十一年)调任卢陵知县,正赶上太平军进攻卢陵,县城失守,被清廷革职。当时曾国藩正率湘军在安徽作战,丁日昌转投其幕中,为其襄办军务。

  1862年(同治元年)奉曾国藩之命,前往广东督办厘金。丁日昌在抵达广州后,发挥自己通晓火器制造的专长,在广州市郊燕塘亲自设计监制成功短炸炮36尊,炮弹2000余颗。这些武器受到广东清军的欢迎,丁日昌因此声名远播。

  1863年(同治二年),他在广州郊区燕塘设炮局,仿制西洋大炮和炮弹,后被李鸿章调赴上海,创设炸炮局,制造18磅、48磅等多种开花炮弹,同时也铸造少量短炸炮,供淮军攻击太平军之用,在进攻常州作战中发挥了相当的威力。由于他铸造的大炮在镇压各地的起义中起了很大作用,升补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在这个过程中,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认为“太平军已不足平”,真正构成对清朝威胁的是外国侵略者。

丁日昌的诗文

留隍道中原文

清代:丁日昌

肩舆远出画桥西,密密人家傍柳堤。一路山光迎客笑,半林鸠鸟背人啼。

园蔬破甲香犹湿,野笋添丁绿未齐。自笑劳劳缘底事,浮生镇日寄轮蹄。

途中杂咏原文

清代:丁日昌

尽日肩舆踏翠苔,瘦牛猴岽各崔嵬。奇峰乱插愁天破,飞瀑奔流恐石开。

村酒不妨留客醉,高云难得出山来。岭梅曾识诚斋面,冷落人间不受埃。

东巡台湾恒春原文

清代:丁日昌

东瀛已是天将尽,况到东瀛最尽头。海水自来还自去,罡风时发复时收。

徙薪曲突知谁共,衔石移山且自谋。饱听怒涛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