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宝琛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的诗文全集

  闲居福州

  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宝琛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邀赴台。陈宝琛返回福建后,修葺先祖的赐书楼,并且修建沧趣楼。自此,他闭门读书、赋诗、写字。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宝琛任鳌峰书院山长,以大量培养人才,推广教育为目标,曾倡导设立东文学堂、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商业学堂。主持高等学堂的时候,陈宝琛派遣法、政、商、工、农等科的学生前去日本留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陈宝琛任福建铁路总办,主持修筑漳厦铁路,陈宝琛又出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深感学务繁忙、力不从心。于是,他邀集省城士绅座谈,倡议成立全闽教育商榷机构,大家一致赞成。当年十一月,闽省学会(此乃福建教育总会的前身)宣告成立,陈宝琛被公推为会长。学会成立后,由于众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八闽大地掀起了兴办小学堂的小高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陈宝琛的主持下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后,陈宝琛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他为溥仪皇帝授读三年,备受恩宠。

  末代帝师

  宣统元年(1909年),陈宝琛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在毓庆宫行走,任宣统帝溥仪的老师,赐紫禁城骑马。继任汉军副都统、弼德院顾问大臣。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后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民国初年,陈宝琛仍留恋故宫里的逊清小朝廷,表现出他深受传统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民国二年(1913年),命陈宝琛主修《德宗实录》。

  民国十年(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民国十二年(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溥仪被逐出故宫时,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陈宝琛忙劝慰道:“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晚年逝世

  民国十四年(1925年),溥仪至天津,陈宝琛亦移居天津随侍。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溥仪被日本侵略者诱至东北充当伪满傀儡,次年跟踪而去,竭力主张复辟大清帝国,反对溥仪出任日本操纵的伪满蒙共和国总统,与溥仪、郑孝胥意见不一,他劝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尽管被溥仪认为“忠心可嘉,迂腐不堪”,他仍不顾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他郁郁返回天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病逝,享年87岁,归葬福州。

参考资料:

1、李玉安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陈宝琛的诗文

洪荫之黄益斋招游惠山 其一原文

清代:陈宝琛

却趁飞车啜惠泉,十龄童子已华颠。当门老树疑相识,同阅沧桑五十年。

海南百果相续多中土所无纪以绝句 其三原文

清代:陈宝琛

沙拉生土中,蛇皮色深紫。细嚼清且腴,貌取几失子。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十二原文

清代:陈宝琛

此腹朝朝饱御厨,极知君等笑愚儒。平章军国同俄顷,退食金鳌一事无。

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 其六原文

清代:陈宝琛

古柳空心都入画,老槐蠢叶镇垂丝。无情似汝偏多幸,及见瀛台赐宴时。

西历元日观西人操兵原文

清代:陈宝琛

晓月尚挂户,趣起观操兵。千骑空市出,铠仗初阳明。

今日西元日,岁例谁实程?整旅将司令,大豪以众并。

亦如赴敌时,捆载随之行。隆隆台炮作,枪队连珠鸣。

乐止忽雷动,欢呼群贺正。卫民国所事,众志宁非城?

尚武乃有备,勖哉吾侨氓!

二月八日节庵寄饷崇陵桥下雪泉 其二原文

清代:陈宝琛

雪中急递一军持,永念山庐尺涕时。自爇寒炉煎赐茗,不眠滋味有君知。

乡试赋得霜高初染一林丹原文

清代:陈宝琛

费尽清霜染,初成一树丹。秋痕增绚烂,天意洗荒寒。

蠹叶披云锦,虬柯灿海珊。燕脂谁乍洒,雁影昨低盘。

斜照中边彻,西风昼夜乾。斋钟枫阪寺,画稿蓼花滩。

绮丽春光并,高华晚景难。瑰材逢圣代,臣节寸忱殚。

日本馆森子渐鸿来观文信国黄忠端倪文节遗墨因宿江楼口占二绝 其

清代:陈宝琛

烛花含雨莫相催,笑口论文岁几开。梦醒知君还起舞,村鸡声裹听春雷。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其四原文

清代:陈宝琛

温厚为诗固寿徵,鹿鸣指顾更恩荣。作人典特隆科第,尚齿风常倡老更。

联句幸同赓御制,盍簪并喜践宗盟。衰残愧溯青衿始,舞勺咸丰岁在庚。

四月十三夜原文

清代:陈宝琛

孤儿昔病疟,父闻城中归。入门手拊额,未语先献欷。

谓汝勿先我,声出泪亦随。是时月正午,当户松风吹。

年年暑月夜,此味悬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