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濛初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的诗文全集
崇祯元年(1628年),凌濛初四十九岁。是年十月,《拍案惊奇》由苏州尚友堂刊行。十一月,妾卓氏生下四子櫜。
崇祯二年(1629年),凌濛初五十岁。沈泰编刊《盛明杂剧二集》,选凌濛初《虬髯翁》一剧。
崇祯三年(1630年),凌濛初五十一岁。是年,其学术著作《孔门两弟子言诗翼》刊行,由凌瀛初校阅,凌濛初自序。
崇祯四年(1631年),凌濛初五十二岁。是年,游福建,与漳浦李瑞和交游。李当时还没有功名,凌濛初阅罢其文,料定他总能得中。凌濛初通过在福建任职的亲戚潘曾纮的关系,请到了福建提学副使何万化为自己的学术著作《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作序。同年,此书刊行,后附《申公诗说》一卷。
崇祯五年(1632年),凌濛初五十三岁。十月,妾卓氏生下五子楘。是年冬,《二刻拍案惊奇》编成。
崇祯七年(1634年),凌濛初五十五岁。潘曾纮巡抚南赣,聘凌濛初入幕。
崇祯九年(1636年),凌濛初五十七岁。潘曾纮帅师勤王,凌濛初慨然有击楫澄清之志,于是再度赴京应试,但也没有考中。是年九月,凌濛初应其表兄潘湛之邀,登览了湖州城南杼山,写下《游杼山赋》一文,表达了消极失意的心情。
崇祯十年(1637年),凌濛初五十八岁。张旭初编《吴骚合编》,选凌濛初散曲《伤逝》、《惜别》、《夜窗话旧》三套。
晚年出仕
崇祯十二年(1639年),凌濛初六十岁。是年,凌濛初赴乡试,仍以失败告终,最终以副贡资格选得了上海县丞一职。任内曾代理县令八个月,“催科抚字,两无失焉”。又办理漕运,输粟入都,圆满完成任务;并署海防事,清理盐场积弊,创立井字法,屡受上司嘉奖。
崇祯十五年(1642年),凌濛初六十三岁。是年,升徐州通判,分属房村,治理黄河。
为国捐躯
崇祯十六年(1643年),凌濛初六十四岁。是年,何腾蛟兵备淮徐,奉命围剿流寇陈小乙。凌濛初上《剿寇十策》,并单骑赴陈小乙军营,说服其接受招安。次日,在何腾蛟举办的庆功宴上,凌濛初即席赋《砀山凯歌》三十章、《燕子楼公讌》诗五十韵。因平叛有功,授楚中监军佥事,不赴,仍留房村治河。
崇祯十七年(1644年),凌濛初六十五岁。是年正月,有流寇攻打房村,凌濛初率百姓坚守,终因无外援而失败。后吐血而死,死时三呼“无伤吾百姓!”
参考资料:
1、赵红娟.凌濛初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239-244
2、《别驾初成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