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林古度

林古度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与曹学佺、王士桢友好。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晚年穷困,双目失明,享寿八十七而卒。 ►的诗文全集

  家境还好的时候,林古度喜欢帮助朋友刻书。1614年,他在南京刻印友人钟惺的著作《隐秀轩集》33卷。1618年,他刻印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30卷。钟惺在该书序言中说:“林茂之,贫士也,好其书,刻之白门。”可见他日子已经不好过了。1640年,林古度与新安汪骏声合作,刻印闽人郑思肖的遗著《心史》,使这位宋遗民的著作广泛流传。同年,林古度还刻印了莆田诗人陈昂的《白云集》7卷。

寿高德高 睹物思国

  1644年满州人入主北京,战乱之后,林古度的同代人多半谢世,剩下他巍然独立,成为前朝硕果仅存的遗老,辈分极高。海内士大夫慕其名而幸其不死,过南京,都要停车造访。林古度的家,原在华林园侧,有亭台楼阁之美,明亡后变成车库马厩,只好搬家到真珠桥南,陋巷窟门,其乐不改。钱谦益是他的老朋友,回忆说:“古度与余好,居金陵市中,家徒四壁,架上多谢翱郑所南残书,婆娑抚玩,流涕渍湿。”顾炎武与他相遇较迟,1661年写过一首《赠林处士古度》的诗,劈头说:“老者人所敬,于今乃贱之。”接着却大力表扬这位老诗人:“江山忽改色,草木皆枯萎。受命松柏独,不改青青姿。今年八十一,小字书新诗。方正既无诎,聪明矧未衰。”还称他德行高尚,堪为人师,一洗多寿之辱。

  林古度没有必要忠于前朝。他没有功名,也不曾领过大明王朝的俸禄。计较起来,明朝还与他有杀父之仇。但他终身佩带儿时的一枚万历钱。在遗民中间,这枚钱很有名。85岁的时候,吴嘉纪曾写《一钱行赠林茂之》,其中云:“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存一钱在……谁家酒垆可赊饮,一钱先与人传看。酒人睇视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同年,安徽诗人汪楫见到林古度时,赠以诗,有“沽酒都非万历钱”之句。林古度大惊:“奇怪,你怎么知道我有一枚万历钱?”展开左臂给他看,钱币温润,含光慑人,于是再赋《一钱行赠林茂之》,其中说:“一片青铜何地置,廿载殷勤系左臂。陆离仿佛五铢光,笔划分明万历字。座客传看尽黯然,还将一缕为君穿。”

  许多遗民都精心保存一点前朝旧物,以寄托故国之思。铜钱是最有意思的物件之一。另一位著名遗民诗人屈大均也保留了一枚永历钱,用黄丝系住,装于黄锦囊中,时时佩带在肘腋间。屈大均知道林古度那枚钱,他说:“侯官林茂之先生有一万历钱,系臂五十余载,泰州吴野人为赋《一钱行》以赠之。予亦有一钱,文曰‘永历通宝’,其铜红,其字小篆,钱式特大,怀之三十有一年矣。”一枚故国之钱带给他们的感触,非我们后人所知。

林古度的诗文

嘉善寺原文

清代:林古度

古寺壑中好,到来真是禅。松声流夜雨,草色积春烟。

钟仆无鸣日,碑残不记年。却因荒寂意,与客更留连。

春夜同陆不淄尤时纯子邱兄赋新月原文

清代:林古度

新月出东林,清光犹未深。依人一片影,孤客万重心。

夜浅留余态,春寒助苦吟。梅花更幽绝,寂寂弄轻阴。

同喻宣仲鹫峰寺听秋莺原文

清代:林古度

物候推移伤客魂,啼莺何意恋山村。
不因落叶林间满,犹道啼春在寺门!

金陵冬夜原文

清代: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吉祥寺古梅原文

清代:林古度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过孔雀庵访辉上人原文

清代:林古度

早岁闻初地,凌朝试远寻。依然一茅宇,宛在千竹林。

芳草定时积,清池雨后深。对君论古迹,寂寞起幽心。

同诸子观潘稚圭中秘家藏米元章画楚山图鲜于伯机书游山诗记次曹能

清代:林古度

相过情不浅,好古意何深。况有图书乐,能胜丝竹音。

光华陈白璧,珍重比南金。云树见楚色,诗篇闻越吟。

神应游上世,客似坐寒林。竟日不能去,因之敦素心。

入白门原文

清代:林古度

白门迢递夕阳闲,千里闽天一日还。依旧客情无别事,逢人都问武夷山。

立春日过万松庵原文

清代:林古度

万松通曲岭,残雪覆寒池。今日已春色,深山犹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