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穆修自幼苦读,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便有了见解。他不满当时流行的“西昆体”靡丽文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一时间,其作品不胫而走,有些竟被传入宫廷。一天宋真宗读了他的文章,责问阁臣:“这等奇才,怎么不推荐给我?”宰相丁谓忙说:“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不可大用。”原来,穆修与丁谓有布衣之交,后丁谓居官,一味拍马逢迎,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揖而远之。丁谓就此记恨,所以进谗言。
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东封泰山,诏举齐鲁人才。穆修得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考中进士,被委以泰州司理参军。按惯例,新官上任先要拜会通判。可穆修自负才气过人,不肯违心随俗。对一班庸俗之辈,更是不理不睬。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内的一批人。后来通判捏造了几条罪名,将他贬往池州,年余方得自由。
他过着贫寒的生活,志趣操守,一如既往。亳州知府张知白,一向欣赏其文才,请他为新落成的佛庙作《记》。一豪富为将自己名字书于《记》中,以白银50两相贿。穆修一言不发,掷银院中,即打点行装返家。豪富次日携更多银子登门。穆修怒喝道:“我宁愿吃不上饭去乞讨,也不会拿你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的!”
数年后,他被补为颍州文学参军。清贫一如旧日。母亲去逝,他背负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自此,他再无牵挂,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动手镂刻濒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帙,千里迢迢肩挑于都会开封。一次,他在相国寺卖书,遭到几个儒士模样人的刁难。穆修怒目而视,说:“你们有谁能读其中一篇不错一句,我就把全卷赠送给他!”结果几个“儒士”当众出丑。穆修鬻书相国寺的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开。尹洙、苏舜钦兄弟等径向投师。穆修视为知己,谆谆教授,终使他毕生提倡的古文运动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
宋代:穆修
行行二月路,寒威切人肌。
淫雨恣凌虐,淹旬下无时。
顽云扫复合,直向平地垂。
蒸人共愁歎,万物皆疮痍。
众木有芳华,摧沮不得施。
青苞敛绛萼,同向枝上萎。
民麦悲已病,泥中聊参差。
嘉谷失播种,虽晴谅胡为。
蠢彼田中氓,岂惟念身饥。
州县责常赋,嗷嗷诉之谁。
幸不为盗起,多应尽流离。
吁哉致此异,其咎安所尸。
悒悒穷巷士,屏身伏茅茨。
读书抗前古,得失心颇窥。
天理不难究,可以人事知。
且欲上其说,懼非己所宜。
有职彼尚默,未当僭汝卑。
勉汝无妄言,言出祸汝随。
谁识比怀抱,独自空嗟嘻。
宋代:穆修
苦吟成白发,多病寄沧洲。
道气闲尤胜,书锋晚更遒。
相思二千里,阻别十三秋。
六合劳生耳,休追万事不。
云萝荒旧隐,知友落新丘。
想歎欧生逝,应闻李氏忧。
寻思祇如此,必竟欲何求。
未即无言问,方期勿药瘳。
终为嵩少约,築室共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