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的诗文全集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德感世人

  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市,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隐而不仕

  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邵雍的诗文

首尾吟 其十一原文

宋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天津再住时。积翠莺花供秀润,上阳风月助新奇。

凤凰楼观云中看,道德园林枕上窥。不负太平吟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依韵和王安之判监少卿原文

宋代:邵雍

人行一善已为忧,何况夫君百行修。
曩日慈闱贪眷恋,多年官路不追求。
官才少列辜清德,职异上庠尊白头。
洛社逾时阻相见,许多欢意却还休。

吾庐吟原文

宋代:邵雍

吾亦爱吾庐,吾庐似野居。
性随天共淡,身与世俱疏。
遍地长芳草,满床堆乱书。
自从无事后,更不著工夫。

首尾吟 其一一二原文

宋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默识时。日月既来还却往,园林才盛又成衰。

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世上高深事无限,尧夫非是爱吟诗。

燕堂即事原文

宋代:邵雍

川上数峰青,林间一水明。
闲云无定体,幽鸟不知名。
游侣既非约,归期莫计程。
锱铢人世事,休强作威狞。

一言感人原文

宋代:邵雍

为女不嫁,为士不官。
齐人一言,田子辞焉。

共城十吟·其六曰春郊晚望原文

宋代:邵雍

风暖啭鸣禽,天低薄薄阴。
烟容凝垅曲,雨意弄河心。
柳隔高城远,花藏旧县深。
独怜身卧病,犹许后春寻。

春尽后园闲步原文

宋代:邵雍

绿树成阴日,黄莺对语时。
小渠初潋滟,新竹正参差。
倚杖疔吟久,携童引步迟。
好风知我意,故故向人吹。

经世吟原文

宋代:邵雍

羲轩尧舜,汤武桓文。
皇王帝伯,父子君臣。
四者之道,理限于秦。
降及两汉,又历三分。
东西俶扰,南北纷纭。
五胡十姓,天纪几焚。
非唐不济,非宋不存。
千世万世,中原有人。

善人吟原文

宋代:邵雍

良如金玉,重如丘山。
仪如莺凤,气如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