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随安叛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 等宠臣,生活腐败,自恃强盛,锐意开发边疆,边镇节度使增至10个,拥兵49万,致使外重内轻,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与安禄山一道,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15万南下反唐,很快席卷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攻打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时,就是由他当先锋的。第二年叛军攻下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帝,令史思明经略河北,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拥有兵马八万余众。

  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饶阳诸郡。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初,他才在常山被李光弼、郭子仪合军击败,逃至博陵。

  本来叛军就要被李光弼攻灭,忽然哥舒翰兵败潼关的消息传来,李光弼回军,史思明蹑后追击,大破唐军刘正臣部。由于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禄山叛军的精锐的部分,他们乘胜进击,攻拨常山、赵郡、河间,大破颜真卿部下和琳的一万二唐兵。

  接着,史思明又率部攻下清河。在信都,史思明又把老上司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包围在城里,掠其母、妻、儿子。不得已,乌承恩投降,史思明“与之把臂饮酒”。由此,可见他还念一些昔日的旧情。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当年十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死,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

降顺归唐

  安庆绪杀安禄山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安庆绪失去洛阳后,逃往邺郡。到邺郡后,又张罗着四处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先后投奔,又得大约六万人。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安庆绪便怀疑他有二心了,于是派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三人,带了五千骑兵赶到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欲察看情况,准备偷袭。

史思明的诗文

樱桃子诗原文

唐代:史思明

樱桃子,半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石榴诗原文

唐代:史思明

三月四月红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作刀割破黄胞衣,六七千个赤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