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冯班

冯班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人江苏常熟。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的诗文全集

生平

  冯班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是明清之交著名文学家冯舒的弟弟。年幼时智慧超人,与其兄齐名,人称“海虞二冯”,但随着成长兄弟分道扬镳。冯舒很快就考中科举,踏上仕途。而同时学习制艺、刻苦攻读的冯班却屡试不第、一气之下,弃绝科举,专心治学。他才华横溢、雅善持论,有时非常傲然不群,不愿与俗世交往。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或争辩缘由,如果意见差别很大,他往往掉头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常令别人十分难堪。冯班治学非常刻苦,常常独坐冥思苦想,一有所得,喜欢用高声慢调将其吟颂出来,其声高且慢,似有所堵不能畅发,故名钝吟,自号“钝吟居士”。

  冯班一生很不得意,可谓愁苦潦倒,但其性格刚毅,不愿屈身佞事。因而空怀满腹才学,无处施展。每当好友相聚、他往往举杯痛饮,然后就在座中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人咸以为怪。又有时宾客聚会、稠人广座之中,冯班倍觉无聊或者抑郁愤闷,往往也“就座中恸哭”。人们都以为他得了痴症,又因冯班排行第二,所以叫他“二痴”。冯班入清后弃举业,在乡里教授弟子以终老。

  冯班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著上尤有其过人之处,他不喜欢江西诗派的风格,因而在和其兄冯舒评点《才调集》时,对其极力贬斥。他自己则推崇昆体,专意古学。对明代以来空疏浮华的弊端和以新奇怪异炫世的现象十分不满,因而他作学问非常扎实,不是信而有征,决不轻下一字。其钝吟实沉稳之态,绝非江郎才尽之尴尬。有一次他和他的儿子冯武讲课时,见其子在看《少微通鉴》,就正色对儿子说:“昔人之事,成败已见,得失显然、不须更翻公案,凡为此者,不过好立议论,求免耳食之诮耳,须善审时势,不可一昧将正心诚意套语、妄断前人”。对于那种投机取巧、专在古人成文著作中吹毛求疵,以沽名钓誉者予以深刻揭露。对于前人著作,倒也不是不可评论,但专一寻衅滋事,只不过欺负他不能为自己辩护罢了,这种思想就是今天,也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冯班墓在虞山之麓,仲雍墓道前侧,原景道堂之后。曾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高山仰止”石坊。

冯班的诗文

江南曲三首 其三原文

清代:冯班

石头城下水悠悠,暗数兴亡得几筹。山川不改繁华在,两桨依然迎莫愁。

游仙诗六首 其二原文

清代:冯班

配直长林禁散行,飘飘羽帐缀珠缨。偶然梦见歌谣处,却是风吹玉树声。

江南曲三首 其二原文

清代:冯班

年光岁岁常如此,千烧万战台城圮。鸱尾尘埋三阁平,张孔销亡二周死。

游仙诗六首 其一原文

清代: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江南曲三首 其一原文

清代:冯班

春风一夜吹江色,千里细烟生乱碧。草芽纤细遍金陵,古石苔荒江令宅。

临桂伯墓下原文

清代:冯班

马鬣悠悠宿草新,贤人闻道作明神。昭君恨气苌弘血,带露和烟又一春。

燕二首 其二原文

清代:冯班

长养妖雏翅未齐,一园竹树晚低迷。当时若爱吴宫住,争向茅檐得稳栖。

燕二首 其一原文

清代:冯班

解舞腰肢解语声,伯劳相背两轻盈。将军若爱封侯相,正待金门甲第成。

次牧《翁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诗四首 其四原文

清代:冯班

一树名花色最深,章台长带枉垂阴。红蕖直下方连藕,绛蜡才烧便见心。

只取鸦雏为鬓样,闲调凤语作笙音。琉璃鸳瓦香泥地,娇屋重楼费几金。

游仙诗六首 其六原文

清代:冯班

台观茫茫苜蓿肥,至今汾上白云飞。岁星便是骑龙客,辜负君王独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