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的诗文全集

生平

  先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广陵。父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

  初事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南唐亡后,随李煜入观宋太祖,命为率更令。累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有一只象毙命,取胆不获。铉曰:“于前左足求之。”果得。召问铉,对曰:“象胆随四时在足,今方二月,故知之。”徐铉曾奉旨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并雕版流布,世称“大徐本”,又曾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淳化二年(991年),遭庐州女僧道安诬,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属邠州)。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风寒),八月二十六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又别署曰:‘道者,天地之母。’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徐铉的诗文

谪居舒州累得韩高二舍人书作此寄之原文

唐代:徐铉

三峰烟霭碧临谿,中有骚人理钓丝。
会友少於分袂日,谪居多却在朝时。
丹心历历吾终信,俗虑悠悠尔不知。
珍重韩君与高子,殷勤书札相思。

正初答钟郎中见招原文

唐代:徐铉

高斋迟景雪初晴,风拂乔枝待早莺。南省郎官名籍籍,
东邻妓女字英英。流年倏忽成陈事,春物依稀有旧情。
新岁相思自过访,不烦虚左远相迎。

又和游光睦院原文

唐代:徐铉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客棹晚维岸,僧房犹掩关。
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明道人归西林 求题院额 作此送之原文

唐代:徐铉

昔从岐阳狩,簪缨满翠微。十年劳我梦,今日送师归。
曳尾龟应乐,乘轩鹤谩肥。含情题小篆,将去挂岩扉。

送新除国博徐员外知婺州原文

唐代:徐铉

怜君尽室泛安流,职重官新未白头。
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扬州。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宗党故人乡外少,勤勤书札缓离愁。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原文

唐代:徐铉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使浙西先寄献燕王侍中原文

唐代:徐铉

京江风静喜乘流,极目遥瞻万岁楼。喜气茏葱甘露晚,
水烟波淡海门秋。五年不见鸾台长,明日将陪兔苑游。
欲问平台门下吏,相君还许吐茵不。

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原文

唐代:徐铉

东观时间暇,还修喻蜀书。
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轺车。
桂蠹晨餐罢,贪泉访古初。
春江多好景,莫使醉吟疏。

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其一原文

唐代:徐铉

旧国荒凉成黍稷,故交危脆似琉璃。高人独喜汤师在,手把新文数道碑。

奉和御制打毬原文

唐代:徐铉

上闲精习渥洼骢,玉镂花鞍锦覆騣。金埒无尘初裛露,朱旗向日自生风。

雷传画鼓偏增气,星度飞毬欲映空。共道宸游因习武,凯歌犹似奏平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