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钱澄之推崇杜甫,起初是受到明七子派的影响的。他在《生还集》自序中说:“予自总角学诗,迄今二十年。其十年茫如也,戍己以后,始能明体审声,一窥风雅之指,所拟乐府,以新词谐古调,本诸合州新乐府,自谓过之。五言诗远宗汉、魏,近间取乎沈、谢,誓不作陈、隋一语,唐则惟杜陵耳。七言诗及诸近体,篇章尤富,皆出入于初、盛之间,间有为中、晚者,亦断非长庆以下比。此生平学诗之大概也。”此序作于顺治六年,澄之近四十岁之时,所述学诗主张,完全是七子派古诗必汉魏、近体必盛唐的论调。他自称学诗十年后才“一窥风雅之旨”,接受了七子的主张。他拟乐府,也是以王世贞《乐府变》为楷模。今集中仍存多篇,形式上不脱七子拟古窠门,内容上对社会黑暗有所揭露,也同于王世贞《庐江小吏行》诸作。七子对后代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明末清初许多著名诗人如陈子龙顾炎武、申涵光等人,都对七子有相当的尊崇,不独钱澄之一人如此。七子学杜,致力反映现实,这是应当肯定的。但他们模拟过甚,有很大的弊端,这对澄之也有消极的影响,也表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但是,使澄之消除了这些不良影响的不是什么人对七子的批判,而是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澄之在《生还集》自序中接着说:“难后无赖,遇境辄吟,感怀托事,遂成篇帙。既困顿风尘,不得古人诗,时时涵泳。兼以情思溃裂,夙殖荒芜,得句即存,不复辩为汉魏六朝三唐矣。”社会动荡,国亡家破,人民涂炭,他本人也奔波于抗清斗争的前线,这种境遇,使他挣脱了七子格调派的束缚,“遇境即吟”,“得句即存”,保存了那时代的诗史。当然,也因为此,在澄之的作品中,有些也难免粗糙,但大部分诗还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的。姚文燮《无异堂集》评澄之诗说:“时时吟诗,不拘一格,上有汉魏,下迄中晚,随兴所至即为之。古诗感慨讽谕,婉而多风,直得古《三百篇》之旨。”萧穆《藏山阁集跋》中也说:“是集诸诗,皆记出处时事,无意求工,而声调流美,词采焕发,自中绳墨。”这些都说明澄之诗,即使是奔波途中所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如果说在战火纷飞的动乱中,诗人没有可能对作品刻意雕琢,那么在隐居之后,澄之就非常注意对诗篇艺术方而的锤炼了。这表现他反复强调要“苦吟”上。《陈官仪诗说》中写道:“吾学诗五十年矣。其前此十余年,皆以才情气调为时所称。自后四十年,放废无事,益专致于此。见三唐近体诗之设辞造句,洵是良工心苦。乃知古人以诗成名,未有不由苦吟而得者。”苦吟就要反复修改。《陈昌集文集序》中说:“生平于诗好苦吟,虽不能如古人之十年始成一句,然每一字必数经改窜,要诸稳而后已。为文亦然。”事实确是如此,他有许多苦吟修改的例子。如《与王忍亭》中说,《青箱堂集》前载他所作之序,“中有何时白发之叟,重上青箱之堂等语,叟作翁字,失叶平仄,应是忙中落笔错耳,希为改正之。”已刊行的文,一字未安,仍请人改正,可见他是如何的一字不苟了。他非常注意炼字。《诗说赠魏丹石》中说:苦吟无他,情事必求其真,词义必求其确。而所争只在一字之间。此一字确矣而不典,典矣而不显,显矣而不响,皆非吾意之所需也。 可见他对炼字的要求多么高,创作态度多么认真。而这又不仅是雕琢字句,而是为了“意”,“情事”之“真”,“词义”之“确”,即是为了尽可能完美无缺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把客观现实描绘出来。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又不是仅仅在字句上下功左所能奏效。《诗说赠魏丹石》中接着说:“然非读书研理、体物尽变者,求此一字终不可得。何则?无其本也。”《匏野集序》中也说:“不读书则词不足以给意,不穷理则意不足以役词。”这些又是把苦吟炼字与诗人的整个修养联系在一起了。

钱澄之的诗文

别山草堂 其二原文

清代:钱澄之

侍郎别业敞江汀,剃草编篱带七星。醉倚巴童挥露布,时留楚客续骚经。

灯前新鬓军中白,槛外诸峰雨后青。但设琴尊君自去,柴门松竹不须扃。

行路难 其四十八原文

清代:钱澄之

峚峰关主本同乡,禅寂多年不下床。为指蒲团相对坐,沙弥初点一枝香。

宫词六首 其六原文

清代:钱澄之

朝看佛院有辉光,敕使传烧内殿香。日午宫中双辇出,金莲影里拜空王。

端州杂诗 其六原文

清代:钱澄之

近日中书诏已繁,词头更亵白麻尊。本朝相业惟调旨,寰海人心仰代言。

天语简来偏足贵,温纶滥得岂为恩!莫因乱世多宽假,一字低昂国体存!

别山草堂 其一原文

清代:钱澄之

本朝相业数江陵,奕世重瞻司马兴。老向沙场浑是胆,閒栖丈室已如僧。

秋风野旷三间屋,静夜篱疏一点灯。此地赖君留啸咏,肯容胡骑尚飞腾?

侯家行乐词 其三原文

清代:钱澄之

十里香车尽内妆,侯家小女嫁亲王。雕鞍宝盖明珠络,幔挂珊瑚五尺长。

广州杂诗 其二原文

清代:钱澄之

红旗影飐角声喧,南海牙高留后尊。秋至将骄谁出岭,日高人沸一开门。

有司心厌王官贱,除吏书愁幕府烦。莫怪总戎难节制,将军原未识君恩!

哀江南 其八原文

清代:钱澄之

吏部武肃裔,通籍甫弱冠。请养旋居庐,风雅窥周、汉。

岂意永嘉徒,顿召戎狄乱!家世荷深恩,誓与国同难。

破产壮士归,努力相国赞!诸将非战才,财匮师亦散!

独有三儒生,对泣汾湖畔。田税蠲勿收,家书烧不看。

震泽仓卒行,死生顷刻判!我来号其尸,从容出湍澜。

小竖死持裾,截流随登岸。市人相聚观,啧啧发长叹!

哀江南 其十七原文

清代:钱澄之

吴王鸡坛雄,崛起树赤帜。学术虽非淳,才气岸然异。

里人兴义兵,共推季子智。攘臂事从戎,空拳当铁骑。

始愿岂捐躯,临危勇就义。头颅姜竿悬,巾帻俨未坠!

生乎苦好名,一死庶无愧!

侯家行乐词原文

清代:钱澄之

牙旗鼓角报军门,日午传唤谒至尊。碧眼横刀还控马,帐前诸将半西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