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明末清初残酷的社会现实,血与火的刺激,使不少诗人,特别是遗民诗人,对儒家传统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产生了怀疑。申涵光《贾黄公诗引》中说:“温厚和平,诗教也。然吾观古今为诗者,大抵愤世嫉俗,多慷慨不平之音。”钱澄之怀疑得更厉害,《叶井叔诗序》中说:“近之说诗者,谓诗以温厚和平为教,激烈者非也,本诸太史公:‘《小雅》怨诽而不乱。’吾尝取《小雅》诵之,亦何尝不激乎?讯尹氏者旁连姻娅,刺皇甫者上及艳妻,暴公直方之鬼域,巷伯欲畀诸豺虎,正月繁霜之篇,辛卯日食之行,可谓极意询厉,而犹日其旨和平,其词怨而不怒,吾不信也!”他一口气举出了《诗径》中那么多词旨激烈的作品,从根本上否定“温厚和平”之说,认为这是后人的曲解,不足为信。他更反对当时一些人“至痛迫于中,而犹缘饰以为文,舒徐以为度”的作法,认为这样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性情。这些观点都是时代刺激的结果,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征服者的残暴,人民的惨遭杀戮,诗人本身的困厄磨难,反映到澄之的作品中,就呈现出“往往激楚”的风格。《田间集自序》中说:“吾遭遇如此,欲不悲,得乎?”又说:“论诗者当论其世也,论其地也,亦曰观其所感而已。吾不知世所为温厚和平者,何情也了”但是,诗人这些愤怒抨击黑暗势力的作品,大大地触犯了清廷统治者的忌讳。因而澄之的亲友为他编集时,就劝他“删其过悲者”,澄之不肯,说:“吾宁诗不传尔,其悲者不可删也。”然而亲友为了逃避清廷文网的迫害,“代为删之”。澄之对此虽有不满,而也无可奈何。澄之《与潘木崖》中曾说:“拙集本不宜删,删者可存,存者正多可删。”清廷残酷的文字狱,毁灭了多少有价值的作品,这是难以数计的。

  钱澄之早年学诗,是从七子派入手的。时代的动乱,使他摆脱了七子派的消极影响。他一生始终以杜甫为宗,学习杜甫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苦难的精神。在诗的风格上,受陶潜、杜甫、白居易影响最深。当有人称道澄之诗风“在杜、白之间”(《书松声阁集后》)他以为知言。澄之《田间集》中和陶之作颇多,其隐居以后的作品,冲澹自然,也近于陶诗。韩炎《田间文集序》中说:“读先生之诗,冲澹深粹,出于自然,度王、孟而及陶矣。”徐世昌《晚晴移诗话》也说澄之“五古近陶”,“冲淡雅和中,时有沉至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更说:“昔贤评陶元亮诗云:‘心存忠义,地处闲逸,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田间》一集,庶几近之。”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而论,钱澄之都无愧于清初有数的重要诗人之列。在遗民诗人中,澄之诗风接近于吴嘉纪、邢仿等人,成就也可并肩。澄之的诗歌作品及其诗歌理论,有些在今天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是不应当忽视的一笔遗产。

钱澄之的诗文

别山草堂 其二原文

清代:钱澄之

侍郎别业敞江汀,剃草编篱带七星。醉倚巴童挥露布,时留楚客续骚经。

灯前新鬓军中白,槛外诸峰雨后青。但设琴尊君自去,柴门松竹不须扃。

行路难 其四十八原文

清代:钱澄之

峚峰关主本同乡,禅寂多年不下床。为指蒲团相对坐,沙弥初点一枝香。

宫词六首 其六原文

清代:钱澄之

朝看佛院有辉光,敕使传烧内殿香。日午宫中双辇出,金莲影里拜空王。

端州杂诗 其六原文

清代:钱澄之

近日中书诏已繁,词头更亵白麻尊。本朝相业惟调旨,寰海人心仰代言。

天语简来偏足贵,温纶滥得岂为恩!莫因乱世多宽假,一字低昂国体存!

别山草堂 其一原文

清代:钱澄之

本朝相业数江陵,奕世重瞻司马兴。老向沙场浑是胆,閒栖丈室已如僧。

秋风野旷三间屋,静夜篱疏一点灯。此地赖君留啸咏,肯容胡骑尚飞腾?

侯家行乐词 其三原文

清代:钱澄之

十里香车尽内妆,侯家小女嫁亲王。雕鞍宝盖明珠络,幔挂珊瑚五尺长。

广州杂诗 其二原文

清代:钱澄之

红旗影飐角声喧,南海牙高留后尊。秋至将骄谁出岭,日高人沸一开门。

有司心厌王官贱,除吏书愁幕府烦。莫怪总戎难节制,将军原未识君恩!

哀江南 其八原文

清代:钱澄之

吏部武肃裔,通籍甫弱冠。请养旋居庐,风雅窥周、汉。

岂意永嘉徒,顿召戎狄乱!家世荷深恩,誓与国同难。

破产壮士归,努力相国赞!诸将非战才,财匮师亦散!

独有三儒生,对泣汾湖畔。田税蠲勿收,家书烧不看。

震泽仓卒行,死生顷刻判!我来号其尸,从容出湍澜。

小竖死持裾,截流随登岸。市人相聚观,啧啧发长叹!

哀江南 其十七原文

清代:钱澄之

吴王鸡坛雄,崛起树赤帜。学术虽非淳,才气岸然异。

里人兴义兵,共推季子智。攘臂事从戎,空拳当铁骑。

始愿岂捐躯,临危勇就义。头颅姜竿悬,巾帻俨未坠!

生乎苦好名,一死庶无愧!

侯家行乐词原文

清代:钱澄之

牙旗鼓角报军门,日午传唤谒至尊。碧眼横刀还控马,帐前诸将半西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