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的诗文全集

生平

家庭出身

  出身官宦世家,先世居湖广麻城之孝感乡,明洪武中迁蜀,著籍遂宁。其高祖张鹏翮(1649—1725),清代康熙、雍正朝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清史稿》有传;曾祖张懋诚(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张勤望(1694—1757),官至山东登州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父张顾鉴(1721—1797),官至云南开化知府。张顾鉴有三子,即问安、问陶、问莱;有二女,长适浙江归安监生潘本侃,次适骧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张问陶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公历6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治今山东省冠县冠县北馆陶镇),自幼随父宦游均州、荆州、黄州、汉阳。乾隆四十三年(1778),父升云南开化知府,问陶随母及全家留汉阳。不久其父因荆门“失出”案发受牵连去职,家产赔累殆尽,住房也为豪吏所夺,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常奔走告贷,“恒数日不举火”。

才华横溢

  问陶自幼受家庭熏陶,在其父直接教导下,与兄问安、弟问莱发愤攻读。其嫂陈慧殊,工诗,时称“女翰林”。

  问陶饱览群书,博研名画,勤学苦练,少年时即崭露才华,被目为“青莲再世”。十五岁时写《壮志》一诗抒怀:“……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少年壮志,气概不凡。虽家中生活窘困,仍顽强坚持学习,“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问陶年二十岁,在京与四川涪陵周兴岱(号东屏,时任赞善官)之长女结婚。次年八月,偕周夫人乘船回川省亲,十月在途中生一女,周夫人因病乃与小女留涪陵娘家。问陶回遂宁写诗甚多。第二年五月,周夫人病逝涪州,不久小女亦夭。这时,其家境更为困顿,有时竟到“仅求衣食亦无缘”的地步。是年秋,问陶与兄问安去成都参加乡试。因问陶所写诗歌传抄者众,诗名大噪,成都盐茶道林儁(号西厓)爱慕其文才,将其女林韵徵(名颀,号佩环)许配予他,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在盐茶道署成婚,其家里因此出现了世界诗坛罕见的“三兄弟三妯娌诗人”,即张问陶及其兄问安、弟问莱、嫂陈慧殊、妻林韵徵、弟妇杨古雪均是诗人。

张问陶的诗文

湘阴 其二原文

清代:张问陶

三十六湾斑竹林,船窗落日风森森。拈毫欲问倪高士,如此丹青何处寻。

月夜展读亥白兄书札原文

清代:张问陶

君昔游京华,我居沌水北。思君寄远书,琐屑动盈幅。

一纸逐鸿飞,离愁满心曲。今我客京华,君居沌水阴。

翩然通尺素,重若双南金。想君下笔日,似我当时心。

泛泛楚江萍,苍苍燕市月。人生无百年,八载三离别。

秋风万里来,归思凭谁说。宛转读君书,一灯澹于雪。

怀亥白兄原文

清代:张问陶

丈夫志功名,焉能惜离别。良时苦蹉跎,不愤非豪杰。

六月黄尘匝地飞,骑驴远作燕山客。憔悴乌衣百不如,少年惟读等身书。

神驹所向无空阔,且上金台吊望诸。我独胡为羁水国,不鸣不跃生涯拙。

壮年销损在穷途,家事如毛那可说。南诏归帆望白头,长安飞札待高秋。

移家近日临江住,日对江山无尽处。

端阳相州道中题魏家营壁 其二原文

清代:张问陶

杏子樱桃次第圆,炎凉无定麦秋天。马蹄步步来时路,照眼榴花又一年。

重阳京兆榜发志喜原文

清代:张问陶

重阳风雨竟无声,秋榜传来乍有情。自笑登科逢故实,和凝衣钵十三名。

过黄州原文

清代:张问陶

蜻蛉一叶独归舟,寒浸春衣夜水幽。我似横江西去鹤,月明如梦过黄州。

望太白山原文

清代:张问陶

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
雪留秦汉白,山界雍梁青。
鸟道欺三峡,神功怀五丁。
蛾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

月夜怀秀水马五原文

清代:张问陶

鸳湖今夜月,照我草堂东。却忆鸳湖客,相思应复同。

春风寄愁去,烟水青濛濛。遂有相寻梦,胥山海日红。

神驹篇原文

清代:张问陶

良马期千里,不辨骥与骜。卓哉武皇帝,高识薄九霄。

八骏绝蹄迹,六闲久寂寥。神驹西北来,振鬣风云骄。

许身龙虎匹,磊落不可招。以怀周王驾,目无汴水涛。

长鸣立大野,落日声萧萧。五花散云锦,拳曲如麟毛。

高蹄未经凿,气夺千人豪。居然自矜宠,安用九方皋。

饰以百宝络,缀以黄金镳。珠缨压脑重,连钱贴脊飘。

持之献天子,未拟汉蒲梢。

骊山杂咏 其二原文

清代:张问陶

赐酒争怜塞上酥,销魂一斛旧明珠。不知清艳楼东赋,敌得《霓裳》小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