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号不详,宜州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出身敦煌郡豪门,博涉文史,少有文名。隋朝末年,授药城县令。唐高祖时,德棻任大丞相府记室,后迁起居舍人、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弘文馆、崇贤馆学士等职。奏请重修梁、陈、北齐、北周及隋朝正史,被采纳,主编《周书》,封彭阳郡公。龙朔二年(662年),以八十高龄,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家,年八十四,谥号为宪。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德棻才华出众,博涉文史,早年就有文名。隋炀帝大业末年,德棻授官为药城县(今安徽亳县东南)长。当时天下纷乱,炀帝已是穷途末路,德棻很明智地没有远程跋涉去就职。待李渊起兵反隋后,李渊从父弟李神通在今陕西鄠县起兵响应,德棻就加入了这支反隋军队,在总管府任记室。李渊入据长安后,先为丞相,奉代王杨侑为傀儡,德棻即任大丞相府记室。李渊称帝后,德棻随即转为起居舍人,“甚见亲密”,又迁秘书丞。在贞观年间德棻历任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太子右庶子,雅州刺史,秘书少监;在唐高宗时,任过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太常卿,国子祭酒,兼授崇贤馆学士。
龙朔二年(662),以八十高龄致仕,仍加金紫光禄大夫,又四年,卒于家。德棻的爵位是步步上升的。贞观六年(632)赐爵彭阳男,又五年,进爵为子,高宗时,进爵为公。在近半个世纪的仕宦生涯中,他同唐初三位皇帝都有较亲密关系。皇帝信重德棻,不断委以修史重任,而德棻也殚精极虑,竭诚尽忠。由于令狐一门为关中望族,而李唐皇家也发迹于关中,故把关中贵族集团作为政权的重要支柱。
参考资料:
1、《旧唐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主要成就
奏请购书
魏徵令狐德棻在唐初倡举了两件事很有历史意义。其中一件是奏请购募天下书。唐初,德棻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大量散失,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对献书者“重加钱帛”,予以奖励,对所收之书,“增置楷书,令缮写”。在唐高祖支持下,这个计划顺利执行,“数年间,群书略备”。
武德五年(622),升任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人受诏撰《艺文类聚》。当时,战乱之后,书籍散佚,他向高祖李渊上奏,请以重价购求天下遗书,置书吏修缮补录,数年间,群书大备。贞观中,又奏议修纂梁、陈、周、齐、隋五史,他主修《周书》。高宗朝,官弘文馆、崇贤馆学士,迁国子祭酒。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与,晚年著述尤勤。编有《五代史志》、《大唐礼仪》、《太宗实录》、《高宗实录》,著有《凌烟阁功臣故事》、《皇帝封禅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