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原文及赏析

唐代:武则天

原文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赏析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见宫庭中的腊梅盛开,突然花兴大发,写了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次日,果然各种花果都承旨遵命。武则天到御花园赏花时,气候似乎变得特别暖和,池中冰块都已融化,陡然变成初春光景。武则天见林苑青翠,花开满园,万紫千红,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宫人给这些花木挂以红绸并悬以金牌表示奖励。在百花丛中,唯有牡丹花迟迟未曾开放。武后震怒,命宫人燃炭火烧炙枝梗,牡丹方才怒开。然武则天气愤不息,下令将御花园中几千株牡丹逐出长安,移植东都洛阳,以示惩罚。洛阳因此成为牡丹之乡。百花生日,春花盛开,群芳争艳,南方许多地方常于此间举办花节、花市,供人观赏。繁花似锦的成都“蓉城”,每年二月十五日开始举行花会,届时将奇花异卉置于会场展览交流,是典型的花朝节的遗风。有的地区在花朝节尚有母亲用五彩线给女儿穿耳孔的习俗,盼女儿长大成人如花枝招展。也有一些地方于此日成群结队去郊外春游娱乐,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浙江省湖州一带,人们在花朝节这天,在花盆中插三角小彩旗,以祝贺花的生日。当地人认为此日种花、嫁接,最容易成活。二月二日过花朝节的地方,男女青年有在此日吃露天饭的习俗。
武则天生平简介_武则天个人成就_武则天轶事典故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猜您喜欢

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 其二原文

明代:宗臣

七月垂缨出建章,蓟门秋草怨胡霜。相思化作长堤柳,一夕春风遍洛阳。

斗百花原文

清代:吴绡

一片韶光明媚。当日吴王醉处。园林万点胭脂,人面纷纷相觑。

满眼繁华,共看阆苑千年,莫有武陵人住。蝶蜂争来去。

香径花洲,闻道讴歌盈路。行春五马,悠悠隼旗沾絮。

戟户森严,几枝乍折红芳,最喜连朝甘雨。

黄莺儿 洛阳花原文

清代:吴绡

几点守宫砂。茜红生、剪彩斜。一丛嫩绿纤枝亚。轻轻碎霞。

茸茸细芽。胭脂拂绰徐熙画。莫言夸。洛阳名好,休羡牡丹花。

百花岩原文

宋代:吴驲

灵岩竞吐秀,百卉四时开。
不假栽培力,天然锦绣堆。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松邻竹侣偶忘形,雅质元谈有典型。幽夜傥逢元处士,新宫为续少霞铭。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无穷碑版出清新,谀墓真堪值万缗。久共毡裘成气习,老夫元是北朝人。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壮夫自擅雕虫技,老学真能辨鹤声。市石察书皆不恶,居然纸贵洛阳城。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景穆诸孙绝可哀,邙山抔土掩蒿莱。荒亭补史吾乡事,日造元家掌故来。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借问南来庾子山,文章契谊定相关。目空唐宋成前辈,倒挽狂澜八代还。

八声甘州 洛阳桥怀古 次柳屯田韵原文

近现代:温树校

问三千六百尺长虹,卧波几春秋。抚残碑断碣,伤今吊古,买醉登楼。

往日衣冠文物,太息已全休。除却江中水,依旧东流。

每过端明祠下,谒乡贤遗像,热泪难收。看骚人墨客,败壁有诗留。

叹都无碧纱红袖,强放怀天际数渔舟。斜阳里一声孤雁,愁上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