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在军登城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骆宾王

原文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赏析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注释
军:指军中。
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军装。定:平定。
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骆宾王生平简介_骆宾王个人成就_骆宾王轶事典故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猜您喜欢

岩夫庭佐欲归出长安以诗邀游后圃原文

宋代:彭汝砺

马蹄容易去吾东,行李纷纷计已匆。还使寸肠随夜月,不知一泪落春风。

双飞露草看原鹡,独宿云溪念塞鸿。更约藏舟今日饮,百壶清笑慰飘蓬。

长安原文

清代:吴曾徯

凄绝长安万户砧,朔风凉信上衣襟。穷愁维翰空磨铁,卧病相如早罢琴。

梦逐春遥牵半载,日随年永滞分阴。更憎秋雨无聊甚,点滴分明碎客心。

长安坝原文

明代:吴与弼

崇德桥头暮刺船,迢迢江岸带星牵。长安坝上停篙处,杨柳阴中伴月眠。

癸卯春寓长安街西寄番山诸故旧致期待之意原文

明代:吴琏

旅馆城西路转深,春风珍重细相寻。疏狂远客无名姓,流水桥边绿树阴。

长安会馆赴同乡公宴原文

明代:温纯

莺燕骄春永,芬芳得闰偏。上林花易发,旅邸月同圆。

簪遇青睛盍,杯从绿树传。感恩争报主,周历万年延。

长安春日书事原文

宋代:魏野

长安春色自依依,大命移应地不知。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岂无东合开今日,尚有南山似旧时。
一月悠悠游不足,青门欲出步迟迟。

赠长安知县陈尧佐原文

宋代:魏野

少作长安宰,寻常似隐夫。
琴书家惯有,杖印客疑无。
锦水心虽役,圭峰眼不辜。
闲签归业状,贫典旧山图。
酒为廉犹断,棋因让忽输。
即看联鴈序,相继在蓬壶。

和长安孙舍人见寄原文

宋代:魏野

长安君到转民安,夏少炎蒸腊少寒。
接使管玄登月榭,劝农旌旆入烟峦。
龙池似锦花堪赏,鹑野如云稼好观。
见说添苏亚苏小,随轩应是佩珊珊。

依韵和长安龙图陈学士登煕煕台之什二首原文

宋代:魏野

台号煕煕倚半空,新秋景好与春同。
朱衣吏列登临处,百二山河一望中。

谢长安孙舍人寄惠蜀笺并茶二首 其一原文

宋代:魏野

彩笺一轴敌琼瑰,喜见亲题手自开。远胜浣花人寄到,贵从视草客分来。

百张重叠霞初卷,十色参差锦乍裁。红药篇章方雅称,老夫无用拟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