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扶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魏晋:刘琨

原文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寄:暂住。
不见明:不被谅解。
竟:奏完。
重陈:再次陈述

参考资料:

1、王友怀 魏全瑞.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364-366页

赏析

  这首诗作者采用乐府旧题写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艰辛情状和胸间的忠愤,慷慨悲凉。《文选》李善注,这首诗以四句为一解,合九解成一篇。

  首解四句写登程。下笔就写“朝发”、“暮宿”,是记实,也见出受命北去时行程的迅急:早晨刚出都城北门——广莫门,日暮已到了大河之北、丹水的发源地——丹水山,进入并州境内。这里,诗人用夸张笔法渲染出行色的匆忙,也透露了他急于赴国难的心情。接着写出自己两手所持的是像古代繁弱、龙渊那样的名弓宝剑;而“弯”(开弓)、“挥”两个富动态性的词,既说明他是行进在“胡寇塞路”的险境之中,随时都需要用武,也足以显现出作者一往无前的英武气概。

  次解写恋阙心情。作者年轻时(作诗时也只三十六岁)正处西晋初期的安定阶段,在繁华的洛阳城里,他也曾有过诗酒从容、文友会聚的一段优游生活。洛阳城里巍峨的宫阙,是过去国家安定隆盛的标志,也是他前阶段优游生活的见证。自经变乱,现在已到了“国已不国”的地步。往事成尘,归来无日。这使他心情上不能不有所留恋,在行动上也就表现为“顾瞻”长“望”。望中最瞩目的是宫阙,是“俯仰御飞轩”。这句意思应是说,宫中廊宇高低,远望宛如急行中车辆的起伏。作者心目中,这时已经把静态中的宫中廊宇和身边行进中车辆的动态混而为一了。抚今思昔,不自禁“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三解写途中小憩。京都已落在遥远的后方,现在系马、解鞍的所在是荒寂的高山头、长松下,入耳的只有秋末的烈烈悲风和泠泠涧流的声响。这四句用了音韵谐协的偶句,着力烘染出一幅秋山穷旅图。

  四解写小憩中的心情。与熟悉的京都和那里的人挥手长辞了,黯然无言,惟余哽咽。甚至空中的浮云也凝定不流,飞鸟也回旋不去。耳目所接,竟如天地万物都在助人兴悲。后两句写境,却更增强情的抒发。

  五解继写一时心中所想。这时心头萦绕不去的是离家日远,前路茫茫,境地险恶,存亡未卜。在这穷荒山林中,慷慨激昂,也是徒然,只有抱膝独坐,思绪紊乱,五内如焚。这是作者胸怀、心情的真实表白。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猜您喜欢

得顾洛阳书却寄四首 其二原文

明代:宗臣

七月垂缨出建章,蓟门秋草怨胡霜。相思化作长堤柳,一夕春风遍洛阳。

黄莺儿 洛阳花原文

清代:吴绡

几点守宫砂。茜红生、剪彩斜。一丛嫩绿纤枝亚。轻轻碎霞。

茸茸细芽。胭脂拂绰徐熙画。莫言夸。洛阳名好,休羡牡丹花。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松邻竹侣偶忘形,雅质元谈有典型。幽夜傥逢元处士,新宫为续少霞铭。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无穷碑版出清新,谀墓真堪值万缗。久共毡裘成气习,老夫元是北朝人。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壮夫自擅雕虫技,老学真能辨鹤声。市石察书皆不恶,居然纸贵洛阳城。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景穆诸孙绝可哀,邙山抔土掩蒿莱。荒亭补史吾乡事,日造元家掌故来。

有人述南中时论谓洛阳近出魏代元氏志皆吾辈伪造忽蒙盛誉惊喜愈望

清代:吴昌绶

借问南来庾子山,文章契谊定相关。目空唐宋成前辈,倒挽狂澜八代还。

八声甘州 洛阳桥怀古 次柳屯田韵原文

近现代:温树校

问三千六百尺长虹,卧波几春秋。抚残碑断碣,伤今吊古,买醉登楼。

往日衣冠文物,太息已全休。除却江中水,依旧东流。

每过端明祠下,谒乡贤遗像,热泪难收。看骚人墨客,败壁有诗留。

叹都无碧纱红袖,强放怀天际数渔舟。斜阳里一声孤雁,愁上添愁。

张生示予咏菊诗且古之作者迟晚之意颇同体状原文

宋代:魏野

正当摇落独芳妍,向晚吟看露泫然。
还似六宫人竞怨,几多珠泪湿金钿。

洛阳叹原文

明代:王云凤

李花白,桃花红,蜂来蝶去春匆匆。桃花红,李花白,几日东风好颜色。

东风颜色不长好,昨日少年今已老。汉陵唐冢何累累,行人愁行洛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