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拨不断·大鱼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代:王和卿

原文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胜过了那神奇的大鳌,力气之大可以对抗海上的大风涛,脊背上轻松地背负着蓬莱岛。在夕阳万里、无所遮拦的开阔视野下,却只能见到它高耸的华美脊背。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姜太公怎么钓?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⑵神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事见《列子·汤问》。
⑶夯(hāng),此指扛、顶。
⑷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⑸锦背:那大鱼的脊背美似锦绣。
⑹太公怎钓:姜太公曾用无饵之钩,离水三尺钓来周文王,得成功业。此处说以太公钓术之高也无法钓这大鱼。

参考资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5

赏析

  这首曲子以夸张手法咏物,深受《列子》影响,想象奇特,充满了奇思壮采。“胜神鳌,夯风涛”写出了大鱼的磅礴气势。作者以巨鳌比,已见鱼之巨大,而作者更云“胜神鳌,夯风涛”,以一“胜”字,夸耀鱼的力量之神,还远在神鳌之上。“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则说明这鱼不仅身形庞大,还神猛无比。作者以大鱼背负蓬莱之轻松,与神鳌“夯风涛”之沉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大鱼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开头三句,作者空中落笔,极力夸耀大鱼之神力而不描绘它的形体具体如何,以悬人心念。第四句方绘其形体:“万里夕阳锦背高。”这鱼是如此不同寻常,万里夕阳都照不全它的脊背,更不见其首尾,则其全身之大,简直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笔墨纸夸张,实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下句更异想天开,层楼再上:“翻身犹恨东洋小。”真是奇想妙语。东洋已大不可测,偌大的东洋都嫌小,鱼身之大,几欲支撑天地了。至此,大鱼已神形具备,如何作结,颇难下笔,而作者却出人意料,以“太公怎钓”作豹尾,顿使全曲神采倍增。据说姜太公能用直钩便可把鱼钓到,连姜太公都没有能力将它钓走。在古代,神物神兽皆以神人为主,此大鱼却一反常态,其意味正在此鱼是毫无拘束,一任自由的。这无疑是“神”“大”的最高境界。

  王和卿幽默诙谐,其散曲善用夸张手法。作者在此塑造这样一个力大无穷、形大无比、无拘无束的形象,不妨看作是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任诞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折光。此曲涵有作者含蓄和深刻的“自况”。明写大鱼,实际上另有深意:人应有不避艰险、气吞山海的阔大胸怀和非凡抱负,喻示着作者本人狂放傲世的性格。

  王和卿的曲子以想象丰富、语言新奇见长,此曲就极好地体现了这点。在艺术手法上,此曲想象奇特,笔调幽默,造语诙谐,传神之法尤为出色。即实处写形,亦化实为虚,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说鱼“胜”于巨鳌,“恨”东洋为小,其大究竟如何,则有意模糊不述,鱼之大便没有界限。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赏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这是古代诗歌状情写物中颇具特色的手法。这首小令堪称优秀典范之一。

参考资料:

1、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8-19

创作背景

  王和卿生卒年不详,此曲的创作时间也难以确证,只能根据王和卿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推定此曲当作于元代初年。而作者在世时声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作此曲时有借鱼自比、借鱼托志之意。

王和卿生平简介_王和卿个人成就_王和卿轶事典故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猜您喜欢

张生示予咏菊诗且古之作者迟晚之意颇同体状原文

宋代:魏野

正当摇落独芳妍,向晚吟看露泫然。
还似六宫人竞怨,几多珠泪湿金钿。

山谷于诗每与东坡相抗门人亲党遂谓过之而今之作者亦多以为然予尝

金朝:王若虚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巳觉祖师低一著,纷纷法嗣复何人。

山谷于诗每与东坡相抗门人亲党遂谓过之而今之作者亦多以为然予尝

金朝:王若虚

信手拈来世巳惊,三江滚滚笔头倾。莫将险语誇勍敌,公自无劳与若争。

山谷于诗每与东坡相抗门人亲党遂谓过之而今之作者亦多以为然予尝

金朝:王若虚

戏论谁知是至公,蝤蛑信美恐生风。夺胎换骨何多样,都在先生一笑中。

山谷于诗每与东坡相抗门人亲党遂谓过之而今之作者亦多以为然予尝

金朝:王若虚

骏步由来不可追,污流馀子费奔驰。谁言直待南迁后,始是江西不幸时。

念奴娇 东洋美人图原文

清代:孙荪意

风鬟雾鬓,记断肠诗句,蔡郎曾赋。试向画图重省识,别是销魂眉妩。

衣曳鲛绡,钗横玳瑁,巧样看梳理。龟兹唱罢,背人小立无语。

遥想弱水东头,三山宛在,定有神仙侣。玉雪双趺高蹑屐,压倒南朝莲步。

云海微茫,蓬莱飘渺,空惹秋千缕。真真须唤,彩云莫共飞去。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四 东洋原文

元代:宋无

东溟云气接蓬莱,徐福楼船此际开。应是秦皇望消息,采芝何处未归来?

阮郎归 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 喜而赋此原文

清代:沈尹默

莺飞蝶舞草芊眠。百花争妙妍。江南春水好行船。

米家书画摊。

茶座敞,集群贤。庄谐相后先。清和光景太平年。欢情入管弦。

萧后峰有诗约诸君暂归流江赏花因更赋奉酬并呈同游诸作者原文

明代:刘崧

江上春晴花正开,酒船况自水西来。便令鸭绿分金瓮,莫遣猩红上翠苔。

三月燕莺应久待,几时车马径须回。多情远谢萧文学,冲雨题诗特地催。

出雷阳初渡东洋沟原文

明代:刘崧

南出雷阳郭,东洋第一沟。气蒸通海润,味苦杂潮流。

蜃垩涂舟遍,蒲茅覆屋稠。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