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杨柳枝五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代:牛峤

原文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不服那钱塘的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注释
吴王宫:此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的馆娃宫,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有灵岩寺,即其故址。色偏深:指柳树多而色浓郁。
万缕金:指柳枝上初发嫩芽,似万缕金黄。
“不愤”二句:意谓真是不服气为什么钱塘的苏小小要在松树之下与心上人结同心。不愤,不平,不服气。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倾士类,容华绝世,其家院多柳。古乐府《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骆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参考资料:

1、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73-74

2、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22-223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85-86

赏析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参考资料:

1、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73-74

牛峤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猜您喜欢

钱塘留柬程庸原文

明代:吴与弼

准拟名山复并游,朔风无奈日飕飕。金陵已失连枝喜,吴会仍为落叶愁。

南指片帆应迅速,北来行李莫淹留。丹枫黄菊同归梦,定约三衢与信州。

钱塘绝句原文

明代:吴与弼

曾拟钱塘吊古词,薄游今乃戏于斯。西风何限平生思,斜日从谁一咏之。

发钱塘原文

明代:吴与弼

乡音无寐共清宵,得伴何妨归路遥。夜半开头更唤梦,月明如昼竞乘潮。

拟钱塘怀古 其一原文

明代:吴与弼

朔漠心旌日夜悬,义旗遥驻此山川。只疑春物芳菲处,莫是人间别有天。

拟钱塘怀古 其二原文

明代:吴与弼

恩隆义重是君亲,忍着南冠一水滨。顿首无衣谁氏子,卧薪尝胆乃何人。

姚太史自钱塘移天目松一株舟中无事索赋原文

明代:吴孺子

相公送客过钱塘,移得苍松数尺长。
枝带故山寒雨色,根分新壤茯苓香。
舟中偃盖幢幢势,眼底凌云寂寂芳。
归去琴书堂上坐,种来无处不生凉。

吴王城原文

宋代:吴居厚

吴王宫殿作飞尘,野鸟幽花各自春。
料得寒溪暄笑日,也曾惊动武昌人。

题钱塘原文

宋代:吴会

荆江南下越,渺渺几长亭。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

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

送赵以衡归钱塘 其三原文

明代:乌斯道

性醇而读书,黄流在玉瓒。孰云流俗中,气质类浮浅。

予方顾徘徊,结交伤偃蹇。得子良慰心,奈此岁月晚。

迹旷心愈亲,意长言益短。愿言采芳馨,赠之托脩远。

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吴王城原文

元代:文质

吴王城据东南雄,夫椒一战成厥功。钃镂夜泣伍员死,黄池之会城池空。

城池空,越师袭,宫前草露沾衣湿。烟花遗堞黯离愁,三江潮来若山立。

君不见城上蒿,碧如染,兔穴狐踪遍荒甸。渔歌落日破湖烟,鸱夷荡舟迷潋滟。

前年送客阊门西,杨柳青青官马嘶。今年送子出城去,接天芳树春迷迷。

霜台故人俱豸首,尺简谁能问山薮。簿书丛里看峥嵘,归来共醉吴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