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代:陈文述
原文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赏析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意称心。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陈文述的这首诗,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枕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萧疏,凉爽之意。白居易诗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讲得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
注释
枕簟(diàn):枕席。
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陈文述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荷叶杯 其二 次韦端巳韵原文
近现代:温树校
记得乔松阴下。初夜。浓话并肩时。只今空有泪双垂。
谈笑两无期。
同是碧天圆月。离别。鸾镜染轻尘。不知谁是薄情人。
絮果与兰因。
荷叶杯 其一 感旧
次韦端巳韵原文
近现代:温树校
粉黛知音难得。南国。灯下暗相期。百般娇态上双眉。
隐约可思维。
回首钿蝉钗凤。如梦。颦笑总成空。灵犀何处更相通。
风雨闭帘栊。
荷叶杯 即事原文
近现代:魏元旷
百尺空楼凉贮,挥麈招客坐弹棋。小窗明对绿荷池。
风静暗香吹。半卷桃笙初展,眠浅浓转柳阴斜。醒来閒泼雨前茶。
晚色上莲槎。
苏幕遮 荷叶杯 此词疑有误原文
元代:王哲
认得之,时休送。碧宕深洞。玛瑙耀光希。龙蟠虎绕玫花垂。西江水上,来往见鸟飞。直待青童交位。恁时休去,顶戴翠华冠。浑身锦绣那人谩。方知此处,有个永相随。
和谹父小雨秋凉原文
宋代:王洋
时丰报祀拂黄收,共说金穰更几秋。
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
盈囷黍答三时力,七字诗销万斛愁。
饱饭哦诗醉山月,不妨归老一扁舟。
荷叶杯 记得原文
清代:王士禄
又向春风相见。梁燕。记得去年时。有个红栏共晚卮。
思摩思。思摩思。
荷叶杯 其四原文
清代:王士禄
记得山楼日课。春惰。枕书眠。竹篱微映露桃面。红情。午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