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崔颢

原文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鉴赏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诗歌在语言上平白如话。从字面上看一览无余,是一个女子同一个男子江上偶遇的对话。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共同认同的美好的情感——深深的眷念家乡的感情让它获得了流传至今的生命力。

  在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一个舟行女子只因听到乡音,觉得可能是同乡,便全然不顾忌封建礼教的拘束而停舟相问,可见其心情的急切。而迫不及待地自报家门,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她盼望见到同乡的喜出望外的心情。这是因为乡音让她感到亲切,乡音让她产生要见到家乡亲人的冲动。这一切都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男子的答话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话虽是出自男子之口,却是对俩人共同的飘泊生涯的叹息,是长年流落在外的无奈。这叹息也是缘于对家乡的爱恋。

  诗人捕捉住一个生活场景,用白描手法抒写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既含蓄又生动,饶有生活趣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都在九江附近。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是很遗憾。注释
长干行:乐府曲名。是长干里一带的民歌,长干里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临:靠近。
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长干:地名,在今江苏江宁县。
生小:自小,从小时候起。

崔颢生平简介_崔颢个人成就_崔颢轶事典故

崔颢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猜您喜欢

卜算子 题翥山女子留赠琴操参禅图原文

近现代:魏元旷

尘海偶相逢,悦意情天外。借说皈依证夙因,离立华严界。

不是老坡仙,那值低眉拜。他日瞿昙认化身,金粟分明在。

分呈家乡诸友原文

近现代:王益初

风雨阴晴续日连,又逢蒲柳动江天。人生飘泊原如梦,身世浮沈浑野烟。

每值酒徒思北里,乍逢吟客结良缘。苏澄诸老声名在,何日从游渡晚年。

戏以乡音用韵原文

明代:王彦泓

幽谷花寒瘦影焭,东风偏为发鲜荣。腰身楚楚孙荆玉,口齿泠泠郭语琼。

合德性醇能事姊,延年技贱愧称兄。持裙尚恐仙乎去,更倩红鸾绶带萦。

书巴陵女子诗于文丞相诗后原文

明代:王汝玉

襄阳城上降旗举,回首烽烟昏鄂渚。忠臣不独李洺州,节义更有巴陵女。

巴陵女子魏公孙,结发归向□□门。南来故族多衰替,唯有安阳家范存。

当时仓卒罹锋镝,猛士雄夫犹丧色。从容溅血写罗裙,此志谁与巴陵敌。

宋家宗社三百年,奸臣卖国真可怜。安知杀身成仁者,乃在银台宝镜前。

长江滚滚流沧海,埋玉沈珠竟何在。夜深月照海门秋,当与巴陵并光彩。

后来青史知属谁,名氏不共□妻垂。愿书文相哀愤什,继录巴陵慷慨诗。

南歌子 题吴门清河女子花鸟原文

清代:宋荦

写鸟能生动,描花吐艳姿。深闺纤指露清奇。不数黄荃崔白画家师。

倦倚红红笔,愁凝小小眉。莫教风雨妒胭脂。留待双双富贵白头时。

颂古六首 其四 女子出定·原文

宋代:释元静

怀藏日月,八面玲珑。袖里金锤,鲜血通红。香风拂拂,华雨濛濛。

兵随印转处,万里长虹。将逐符行时,些子神通。

女子看日原文

宋代:释了惠

劣女还闺閤,痴爷看日头。几生亲骨肉,不共戴天雠。

颂古七首 其二 女子出定·原文

宋代:释克勤

大定等虚空,廓然谁辨的。女子与瞿昙,据令何调直。

师子奋迅兮,摇乾荡坤。象王回旋兮,不资馀力。孰胜孰负,谁出谁入。

雨散云收,青天白日。君不见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未是白拈贼。

颂古四首 其三 女子出定·原文

宋代:释继成

文殊头白,罔明头黑。女子冶容,瞿昙是贼。山僧不犯锋芒,直下并赃捉获。

女子出定原文

宋代:释慧方

当机密荐个中玄,女子何因坐佛前。切莫途中为解碍,刻舟求剑实徒然。